【明報專訊】旅遊作者Bill Bryson筆下的列支敦士登,就是荒謬(Everything about Liechtenstein is ridiculous(Neither Here Nor There))。因為它有太多匪夷所思了。面積只有160平方公里,比大嶼山(147.16平方公里)稍稍大;人口只有約3.6萬,我們的大球場就足以容下整個國家的人。然而,細小不代表微不足道,據該國的LGT皇家銀行數字,它的國民生產總值便高達53億瑞士法郎(約455億港元);據美國CIA World Factbook,人均GNP排名全球第二高,僅次中東的卡塔爾。
有別一般國家的歷史,疆土從「打」天下得來,列支敦士登卻是和平移交,因為土地是在17至18世紀初購買得來。首都瓦杜茲(Vaduz),1712年買來,便一直是公爵領地,它又自1868年後便沒有軍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列支敦士登保持中立。在二戰時,德軍正要準備入侵,卻在關鍵時刻,被王室成功說服而撤走。如何說服?據國家博物館長Prof. Dr Rainer Vollkommer解釋﹕「因為入侵列支敦士登儼如向瑞士挑戰,當時瑞士是唯一跟德國通商的國家。」大概計算下來,得罪瑞士不划算,希特勒所以退走了。
上文提及列支敦士登王室的藝術私人珍藏(Princely Collections)享負盛名,在瓦杜茲時,我們老實不客氣問王儲阿洛伊斯王子(H.S.H Prince Alois),如何比較他們家族與英女王的藏品。王儲笑言﹕「我們鍾情的題材與畫家相似,都以16世紀起的歐洲名畫為主。當然,我們有一些很了不起的藏品,我相信他們也有一些我們沒有的出色作品。」
Princely Collections大約藏有1700畫作,當中包括許多殿堂級大師的作品,如Raphael、Peter Paul Rubens(魯本斯)、Anthony van Dyck(凡戴克)、Frans Hals、Rembrandt等等。
此外,還有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The Numbering At Bethlehem((圖C),1607年 ),卡夫特納博士指出﹕「這幅木板油畫,面積達122.5×169.5厘米,一般而言,這種面積的早期木板油畫不會外借展出,但因為這幅狀態好,我們也有信心處理好,所以送到中國去。」
魯本斯與凡戴克都以肖像畫聞名,為不少歐洲王室與貴族繪畫,他們畫工細膩,而且感情豐富,參觀者往往能在數百年後,仍感受到畫中人的感情。在眾多肖像中,魯本斯為五歲女兒Clara所繪的Portrait of Clara Serena Rubens((圖B),約1616年),在這次展覽中被視為不可錯過的作品,這幅作品當初大有可能只作私人珍藏,獲譽「歐洲繪畫史上最動人的小孩肖像之一」,小Clara童真可愛,眼裏都是笑意,可說把魯本斯的畫工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