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嘴 - 港 灣 豪 庭 Metro Harbor View

 找回密碼
 注册
今天是
搜索
查看: 1475|回復: 1

中美貿易戰:中國「示弱」能否等來美國「變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8-15 01: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月15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高層官員將舉行視頻會議,評估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落實情況。
七個月前,兩國簽訂貿易協議,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暫告段落。
第一階段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承諾在2020和2021年兩年中增加從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特朗普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分別在協議上簽字;前者稱,這是「任何人見過的最大的協議」,將讓美國經濟「徹底改觀」;後者則稱,這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礎上的「互利共贏」。
彼時輿論最熱的話題不過是「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何時開始」?沒有人能想到,中美關係在此後七個月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自由落體」,以至於到了國際媒體討論兩國「熱戰」的可能性。
這次會議是中美密集交鋒中的罕見溝通,但接受BBC中文採訪的學者都認為,兩方幾乎不可能通過一次視頻會就握手言和。
不僅如此,作為兩國關係下一個重要節點,11月美國大選越來越近,特朗普的「戰鼓」也越敲越響。此時中國政府方面卻反常地「示弱」。分析稱,後者作長遠打算,期望美國大選後白宮易主,再重啟幾乎跌入谷底中美關係。

美中關係:超級大國的危險對決「示弱」的奇景
僅在最近一周,特朗普政府已先後宣佈對在五個領域「淨網」剔除中國影響,對中國應用TikTok和WeChat進行封禁,制裁11名中國和香港官員派美國衛生部長訪問台灣。此前更有關閉中國領事館以及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
一個月來,美國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前所未見的一系列打擊措施,激起一次次驚詫後,相關新聞報道的密度甚至已經令全球受眾見怪不怪。
此前,無論是貿易戰還是「口水戰」,中國政府的反擊措施都等量齊觀,擺出「奉陪到底」的態度。但面對最近的一系列更密集的打擊,觀察者認為,中國反而有調低姿態,向美國「示弱」。
面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發言「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通過新華社的回應語氣軟化,稱目前是中美關係建交以來的「最複雜局面」,有必要為兩國關係「樹立清晰框架。」他提出的四點框架包括:明確底線,避免對抗;暢通渠道,坦誠對話;拒絶脫鉤,保持合作;放棄零和,共擔責任。

曾邀習近平做客的美國豆農的煩惱
本周六的視頻會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要繼續執行好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他還透露一系列有助於美國的金融開放措施:取消部分金融行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限制,以及批准運通、萬事達卡、惠譽等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等。
與此同時,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也承認,有證據表明,中國大幅增加了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尤其是在大宗商品方面有「非常好的數據」。
「我們看到中國有這方面(改善關係)的意願,一些高層官員淡化了『戰狼式』外交,轉而強調中美關係需要穩定。」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表示,中美有很多可談的,但這次會議在那些領域很難取得積極進展,最好的結果是雙方達成協議,暫停當前兩國關係的「螺旋式下降」。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看似在「示弱」,甚至「以德報怨」,不過是在為長遠打算,維持住「鬥而不破」的局面,好在大選後與新一屆政府接觸時留有餘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中國經濟侵略」備忘錄之後,宣佈對一系列中國貨物徵收進口稅。這成為貿易戰一幕重要的「前奏」。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又譯「查塔姆」或「漆咸樓」)資深研究員夏添恩(Tim Summers)向BBC中文表示,「我的感覺是,中國領導層正在玩一個更長遠的遊戲,不希望在11月大選前將緊張局勢升級到比當前情況更嚴重的程度。 」
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認為,目前中美關係已經處於歷史相對低點,中方此時如果硬碰硬,無限制地擴大兩國爭端,對中國確實沒有任何益處的。
另有學者認為,不僅沒有好處,如果中國強勢反擊,會加劇美國人的反華情緒,幫助特朗普的選情,而這恰恰是中國不願看到的——美國國家反間諜和安全中心(NCSC)近期報告稱,中國「試圖影響選舉」,而且「更希望特朗普總統無法連任——北京認為他具有不確定性」。

大選的變數
美國方面的態度則截然相反。疫情前,特朗普屢次炫耀中美貿易協議將惠及美國經濟。而在易綱發言的同一天,特朗普卻改口說,協議已變得微不足道。他對福克斯新聞(Fox News)表示,疫情的後果比貿易衝突更嚴重,「這是貿易協議的1000倍,死了那麼多人……全世界都不得不停擺。這是一種恥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2020年1月15日,特朗普與劉鶴見證第一階段協議簽署。當時新冠肺炎仍未成為兩國的矛盾焦點。

疫情之後的數月間,美國對華戰略重心發生轉移。「疫情之前,特朗普政府應該是更注重於貿易保護,希望通過施加關稅來獲得同各個國家尤其是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獲得好處,從而能夠為自己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加分。」胡榮表示。
在胡榮看來,疫情衝擊下,對特朗普而言,如何為迫在眉睫的大選拉票,如何控制疫情,如何重啟經濟,這些事項的重要性已經遠遠大於中美貿易協議。正因如此,美方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因為貿易上的一些初步成果而緩解中美衝突。

中美兩國都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復蘇經濟的難題。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看似轉變,其實特朗普背後的目標是一以貫之的——疫情前,在貿易上打擊中國,獲得巨額採購,幫助連任;疫情後,把反中作為主要議題,全力打擊中國,幫助連任。
夏添恩分析,雖然看起來貿易是特朗普的優先事項,但自2017年、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已經把中國當作一個更廣泛的戰略威脅來對待,因此採取更廣泛措施攻擊中國的勢頭可以追溯到疫情之前。疫情的一個影響是削弱了美國政府的力量,而這也為攻擊中國創造了更大的動力,但戰略上的轉變是在特朗普上任不久發生的。
受訪學者普遍認為,這次會面幾乎難以取得有價值成果,而未來幾個月中美關係還要繼續承受壓力。馬志昂表示,「總統大選迫在眉睫,而美國最近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擊將侵蝕北京的大量政治資本和善意。我們應該為任何意外做好凖備。」
 樓主| 發表於 2020-8-15 01: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糧食安全有什麼風險 習近平高調反浪費的三大背景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就糧食安全提出的警告,使「糧荒」再次成為新聞報道的熱點和網絡搜索的熱詞。
習近平說,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稱中國的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官方新華社評論稱,餐飲浪費現象,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問題,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揮霍」。
習近平對中國消費端的影響力無疑很大:2013年,剛剛接管中共黨、政、軍大權的習近平曾發起「反腐倡廉」運動,整頓官員的公款吃喝現象。這一運動雖被外界批評是借反腐名義肅清政敵,但在中國國內很多公款消費的場所也從此失去了老主顧。
這一次,為宣傳習近平對餐飲浪費的批評,中國官方媒體點名批評走紅了好幾年的網絡大胃王吃播,而各地餐飲協會出台各種被稱為「光盤行動」的點餐節約倡議,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其中「十個人點九個人的菜」點餐模式還在不少省市得到響應。

在習近平此次高調指示糧食安全之前的7月,他曾到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的吉林松遼平原,期間表示: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
中國古語說:民以食為天;而現在的中國政府將糧食安全定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10月,中國國務院曾發表糧食安全《白皮書》,稱中國「穀物供應基本自給,口糧絶對安全」。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當時也表示,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中國新冠疫情之後出現洪災,在長江流域重點產糧省份造成嚴重破壞。
時隔不到一年,中國的糧食安全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引起中國最高層如此重視?

疫情因素
搜索中國媒體近期對糧食供應的報道不難看到,糧食供給和儲備非常充裕仍然是中國報道的主旋律。
就在習近平提倡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之後,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8月12日公布了截止8月5日的小麥累計收購總數:4285萬噸,同比減少938萬噸,約兩成。
中國2020年7月的海關數據也顯示,上半年小麥進口335萬噸,總量與上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年6月刊登在中共黨刊《求是》雜誌上的文章承認:新冠疫情對中國的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造成影響。同時,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影響,引發(中國)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和擔憂,給中國糧食安全「帶來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自然災害因素
今年發生在中國南方的洪災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目前尚沒有官方數字,但普遍預計將會嚴重影響今年秋季的糧食產量。而中國的秋糧佔全年產量的四分之三,其中包括大米和支撐肉類養殖的玉米和大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中國1960年代與蘇聯關係惡化,曾提出「備戰備荒」的口號。

8月13日,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周學文透露,今年的洪水導致6000千公頃農地受災,其中1140千公頃絶收。不過他很樂觀地表示:「今年的洪澇災害對中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
最新公布的7月通脹數字顯示,食品價格上漲13.2%,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近86%。

美國因素
新冠疫情自今年1月從武漢開始以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2019年年底中美貿易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後的雙邊緩和關係,因為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華為5G、關閉領事館、封禁Tiktok等諸多問題變得更加對立。

曾邀習近平做客的美國豆農的煩惱
為應對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的多項措施,中國提出了「內循環」的主張。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如今的經濟「內循環」與多年來每逢世界經濟走低中國「刺激內需」的政策最大的不同在於與美國如今關係對立。
而且,有關美國對中國可能進一步實施更多脫鉤政策,包括金融制裁的傳言甚囂塵上。
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高層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頗有1960年代與蘇聯關係交惡時「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的意味。

其他媒體引述專家的不同看法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前主任牛鳳瑞稱,習近平此時此刻作出指示,難免讓人有所聯想。但他認為,這是中國「居安思危的思維方式」。
牛鳳瑞說,「疫情對農業農村的生產影響應該不大,遠遠低於對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的影響。水災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局部的,對整個全局的影響並不大。這個時間節點比較敏感,所以形成了中國農業連年生產還會有糧食問題。」
中國學者胡星斗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認為,受疫情、洪水及多地蝗災等影響,中國下半年糧食生產仍面臨不確定性。而習近平此時提出制止餐飲浪費,反映中國確實面臨糧食安全問題。
胡星斗對香港《明報》表示,現在國際環境日益惡化,中國可能面臨被海外斷糧的風險。他說,「中美貿易戰下,中國貿易順差大減,外匯隨之減少,還會有足夠美元購買糧食嗎?如果還有,人家是否還願意賣給你?」
胡星斗還認為,即使轉用人民幣結算,也可能受經濟影響而出現貶值,不一定能被市場接受。「恐怕中國未來還是需要依靠自給自足,提高自給率到90%、95%,」他說。目前中國糧食自給率在80%左右,仍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港灣豪庭論壇 admin@mhvlive.com

GMT+8, 2024-3-29 06:28 , Processed in 0.023578 second(s), 16 queries .

Metro Harbor Village Forum mhvlive X3.4

mhvlive © 2008-2022, Tai Kok Tsui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