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嘴  港灣豪庭 #mhvlive

 找回密碼
 注册
今天是
查看: 1174|回復: 4

通車在即 港珠澳橋人工島 防波堤逾千石躉崩散 專家:恐沉降影響隧道結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5 00:0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千億國家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但《蘋果》發現大橋兩個海底隧道人工島防波堤均出現「崩角」,其中東人工島估計有過千個總重量逾千噸的石屎躉(消波塊)被沖散捲入海中。多名專家均擔心事件可能與人工島不尋常沉降有關,憂慮若情況惡化或會危及海底隧道的結構安全,但中、港兩地部門昨日卻互相推卸,不作回應,令公眾無法得悉事故的嚴重性。有立法會議員促港府必須向巿民交代中港澳三地通報機制、大橋安全及權責等問題。記者:潘婉玲 陳志偉

落成日期一再延誤的港珠澳大橋,盛傳政府正爭取於今年中通車,但繼早前的香港口岸人工島飄移及沉降風波後,昨再揭發另一宗疑似沉降事件。有市民近日利用航拍機拍攝到距離大嶼山大澳約4公里,屬內地水域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東出入口人工島,相片拍到人工島西面、即汽車由人工島路面進入海底隧道的一邊,防波堤上石屎躉(消波塊、Tetrapods)被沖到海中,令防坡堤出現「崩角」。

「崩堤」至少大半年
事件引起不少網民關注,紛紛質疑單純大浪,不足以把每個重逾1.5噸的石屎躉大量沖散,有市民憂心人工島若出問題,恐危及隧道的結構安全。有專家及工程師不排除這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是因為採用了毋須先行挖走海底淤泥的非浚挖式填海法,加上設計時低估了海浪致出現異常沉降,最終令大量石屎躉被沖散,令人工島西邊的石屎結構暴露於大浪的衝擊及侵蝕中。若人工島沉降惡化,更恐危及海底隧道的結構安全。

《蘋果》發現東人工島有逾千個防波石屎躉被沖散,部份石屎躉距離人工島岸邊達50米。記者追查下更揭發「崩堤」並非個別事件,因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珠澳方向出口的西人工島(距東人工島約6公里)亦有類似問題,據內地官媒於去年7月發佈的圖片,可看到東、西兩個大橋人工島的防波堤均有崩角,換言之部份防波石躉被沖到海中已經至少有大半年,但中、港、澳政府一直未有公開事件或透露有何補救措施。即使上周五特首林鄭月娥視察港珠澳大橋包括東、西人工島後,政府新聞處發稿時也只是引述特首讚揚大橋,但對防波堤問題隻字未提。

中港部門互相推卸
若人工島沉降嚴重,可能影響通車日期甚至海底隧道的結構安全,但路政署昨回覆《蘋果》時,以記者查詢的人工島屬於主橋工程的一部份(內地水域),而非香港段的工程為由,拒作任何回應,亦拒絕披露內地曾否就防波堤崩角一事通知香港。

路政署發言人只是請記者自行電郵到找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問回應。但截至昨晚9時,管理局仍未有回覆本報,記者亦曾致電管理局網頁刊載的查詢電話,但接聽的職員指他們只是管理物業,不會向傳媒作任何回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樓主| 發表於 2018-4-5 00:04:01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橋管理局指刻意把石躉散落於海中 專家:無法信服

【20:16更新】昨拒回應防波堤風波的路政署今日終於作回應。路政署指已向負責主橋工程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作出跟進,署方會繼續與大橋管理局保持溝通,監察主稿工程,並確保其質量符合相關要求。

【19:29更新】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準備下周三在立法會大會上提緊急質詢,要求當局回應及解釋人工島防波堤風波。

港珠澳大橋東、西兩個海底隧道人工島,昨被發現有大量防波堤石屎躉(消波塊Tetrapod)座落海中央,多名專家懷疑是海浪沖走石屎躉又或是沉降造成的後果,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一直沉默及拒絕回應香港傳媒查詢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今午突然在官網刋出標題為「人工島防波堤被沖散?官方回應:報導不實」的新聞稿,稿中聲稱市民見到的海中的大量「扭工字塊(港稱消波塊)」,絕非因海浪而被沖到海中,而是當局刻意的設計,目的是為了「保證基礎承載力的均勻過渡,進了沉管隧道頂部回填防護荷載的減載設計」,當局是刻意在水下安裝扭工字塊潛堤,並在水面以下按規範隨機擺放每個重達五噸的扭工字塊。

新聞稿中強調,承包人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施工的並經監理驗收合格,完全滿足防護、消浪等設計及使用功能要求。聲明又指,即使曾受過颱風「天鴿」吹襲,被指遭海浪沖散防波提的人工島兩個部分亦無受到任何影響,完全滿足相關規範規定及設計要求。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指無法信服大橋管理局的解釋,他指從未見過有人這樣把巨型消波塊「隨機擺放」到海中,因為擋波浪的大型石屎躉若放到離岸數十米的海中,很易因潮汐或風浪移位,這樣會很可能危及途經船隻的安全。官方聲明亦未有回應岸邊部分消波塊明顯不見了,致人工島部分邊沿位置曝露出來易受風浪侵襲的問題。蘇認為確有不少消波塊被海浪捲到海中,當局應趁風季來臨前,盡快補回流失了的消波塊,以保護人工島。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則批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回應是欲蓋彌彰,他指現時的人工島的情況(疑似防波堤崩角)與當初官方提供的設計圖有明顯差別,他要求政府盡快解釋清楚。他質疑,港珠澳大橋有貨不對辦之嫌,他擔心貨不對辦有可能會影響到行車安全,因假若人工島真的出現沉降,可能會壓毀海底隧道。故范國威準備下周三於立法會大會上向提出緊急質詢,要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要或局方交代大橋人工島的情況及補救措施。

以下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聲明的全文:
【人工島防波堤被沖散?官方回應:報導不實】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人工島島頭的防波堤被海浪沖散?”“還有航拍實景照片為證?”近日,香港媒體發佈的一則新聞報導引起了熱議。為避免以訛傳訛,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本著科普工程知識的宗旨,特作出官方闢謠:該報導為不實報導。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媒體發佈照片的所示部位分別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東人工島的島橋結合部及島隧結合部。

島橋結合部:因受橋面標高限制,避免上部結構受到波浪力作用而影響結構安全,故橋頭橋臺下部扭工字塊的設計標高為水面以下。因扭工字塊在高潮位時在水面以下,故平面拍攝照片顯示扭工字塊與非通航孔橋有空隙。承包人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施工並經監理驗收合格,完全滿足防護、消浪等設計及使用功能要求。

島隧結合部:香港線民所說扭工塊被沖散位置見如下設計圖的紅圈區域。該區域為島隧結合部E33管節位置,該位置在基礎設計時,為了保證基礎承載力的均勻過渡,進行了沉管隧道頂部回填防護荷載的減載設計,該部位隧道頂部採取安裝減載沉箱+回填輕質材料(陶粒)+水下安裝扭工字塊潛堤的結構形式,扭工字塊的設計標高即在水面以下並按規範要求採取隨機擺放。

承包人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施工的並經監理驗收合格,完全滿足防護、消浪等設計及使用功能要求。
被誤傳“海浪沖散”的兩個部位,經過長期的觀測、分析以及“天鴿”颱風襲擊後的觀測,並無受到任何影響,完全滿足相關規範規定及設計要求!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經過6年前期工作、8年艱苦卓絕的建設,已於2018年2月6日順利通過了交工驗收。經質檢部門檢測、荷載試驗,大橋工程品質優良。感謝社會公眾、廣大媒體對港珠澳大橋的關心,請大家放心,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結構和品質經得起檢驗。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有大量防波堤消波塊(石屎躉)被發現散落在離開數十米的海中,但大橋管理局堅稱這是故意的設計,絕非海浪沖走消波塊。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防波堤崩堤疑雲出現羅生門,專家與大橋管理局各執一詞。
 樓主| 發表於 2018-4-5 00: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非浚挖式填海較快但風險大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出現防波堤石躉(消波塊)崩散情況,有工程師懷疑是人工島使用非浚挖式填海方法,令人工島沉降所致,並擔心用作支撐人工島的海底鋼桶下沉時將海床的淤泥壓下,最終會令海底隧道頂部受壓造成滲漏,希望當局密切監察隧道的結構情況。

不挖淤泥或致飄移
本身是建築測量師的立法會前議員姚松炎指,去年以立法會議員身份獲邀參觀港珠澳大橋建築工程,其間有政府工程師向參觀者介紹,指港珠澳大橋是使用非浚挖式填海法,代替傳統的挖掘淤泥後再填海方法,但承認此方法會令沉降風險增加。

非浚挖式填海法源自日本,「浚挖」即日文「掘」的意思,韓國及美國亦有使用。與傳統填海方法不同,非浚挖式填海法毋須開挖海床的淤泥,減少淤泥傾倒量,亦可減少工程船隻航行次數,工程進度較傳統快,亦更環保。但由於海底鬆軟及可壓縮的淤泥無被挖走,隨着淤泥在不同時間壓縮,填海地可能出現移動,甚至沉降。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看過相片後分析,施工時海底淤泥沒有挖走,由於淤泥含水份,當在淤泥上填海造地時,猶如一個包住水份薄膜,在壓力下會「唧嚟唧去」,他憂慮人工島出現較大沉降會令防波堤沖散,或會壓住海底隧道上方,影響結構。

蘇耀坤分析,工程沒有挖走淤泥,若未做妥排水便填海造地,可能出現沉降問題。他懷疑防波堤石躉是在沒有堅實填海基礎下散開,令人憂慮海底隧道結構會受到額外壓力,若果超出安全系數,隧道有機會「頂唔住」。

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亦指非浚挖式填海法存在高風險,認為防波堤被大規模沖散不尋常,擔心會為隧道造成結構性問題,甚至出現滲漏,促請政府盡快調查事件原因。

香港工程師學會高級副會長黃唯銘則認為,單從相片難以推論事故原因,他認為石躉被海浪吹散的機會較大,並指出這情況亦不算罕見,只需以更大型、更重的石躉修復便可。
■記者潘婉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發表於 2018-4-5 21: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諷航拍者非專業 大橋總工程師:港無份設計施工唔了解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爆出防波堤「崩坍」,有航拍照拍到多個用來抵禦大浪的弱波石疑似被沖散,散落在附近海面。《文匯報》引述大橋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反駁拍攝的網民非工程類專業人士,「只憑其主觀印象判斷防波堤被沖散並不可靠」,雖然有本港工程師對管理局稱是按設計要求隨機擺放弱波石的說法有疑懷,但陳越指「香港沒有參與到設計和施工,可能對情況了解不深。」

對於大橋施工品質受到質疑,陳越直指感到「哭笑不得」,指大橋自2003年開始前期工作以來,內地先後投放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和展開逾300項研究,涉及5億元人民幣,「一般項目是非常難獲得5億元的投入」。他又形容內地政府對大橋工程下達的條件嚴苛,「水下部分工程標準還細緻到35毫米」,強調大橋已完全具備通車條件,但具體通車日期仍要待定。
發表於 2018-4-5 21: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港珠澳橋工程師斥隨機擺石躉如盲放:無勾連需修復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石屎疑似崩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昨日反駁扭工字塊是隨機擺放,引起工程界爭辯是否可行。翻查資料,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工程師之一肖仕寶今年2月發表論文,指有工程在水底隨機擺放扭王字塊(防波堤最外一層消波塊),實為「盲安」,塊體之間有縫隙、不具備勾連效果,要採取措施修復。有本港工程師指,論文從側面證明隨機擺放可能有問題。

內地學術期刊《港工技術》今年2月刊登一篇論文,來自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該公司其中一個項目負責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設計。論文作者肖仕寶、孫藝和沈迪州,而肖仕寶有份負責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工程,去年12月曾就人工島填海技術發表論文。

論文分析,隨機擺放扭王字塊,通過塊體之間互相勾連,在小浪作用下累計移動,發生自密過程,形成更緊密效果。但有護岸工程在竣工後一年,在無大浪、無明顯地震作用,水位以下的扭王字塊發生較大沉降,局部區域缺少支撐,部分扭王字塊翻滾至水下,而水位以上規則安放字塊則基本穩定。論文批評水下隨機安放實為「盲安」,塊體之間有隙縫、不具備勾連效果,需要擬定修復方案。

論文只以「某工程」形容涉事工程。本港工程師黎廣德指,論文提及的扭王字塊重1噸,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使用5噸消波塊有很大出入,應該不是分析人工島情況。但他認為論文明確指出,當消波塊不具備勾連效果,便要進行修復方案。現時人工島的消波塊不止散落在海底隧道口,而延伸出左右兩翼數十米、呈不規則形狀放置,明顯消波塊之間沒有勾連。

黎廣德指,即使計劃隨機擺放,亦不想消波塊被沖散,大橋管理局有責任提出全面解說,例如公佈設計參數、佈置圖,香港工程師願意虛心探討。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指,隨機擺放不可行,消波塊依靠一件扣一件增加防護力,例如香港的萬宜水庫消波塊互相扣連,使用逾40年仍然沒有問題。他認為人工島隨機擺放消波塊不能發揮作用,質疑內地當局在「死撐」,現時部分石塊半露在海面,對附近行駛的船隻造成危險,建議在海上設立信號提醒駛過的船隻。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港灣豪庭論壇 admin@mhvlive.com

GMT+8, 2024-12-23 09:32 , Processed in 0.017529 second(s), 16 queries .

Metro Harbor Village Forum #mhvlive X3.4

MHVLIVE © 2008-2024, Tai Kok Tsui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