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書展攤位展出的台灣研究相關書籍。
亞洲最大書展之一,2015香港書展,周三(15日)起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開為期一周的展覽。在中國無法出版的「政治敏感書籍」,一直是香港書展的熱門話題之一。而經過去年香港「佔領中環」行動之後,關於民主化、香港本土文化等圖書的關注度也在上升。
「政治敏感書籍」
BBC中文網採訪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創辦人鮑樸,根據他的觀察,今年書展上的「禁書」數量比往年少,也沒有什麼轟動性的新書出版。而且讀者有時候難以分辨這些「禁書」是否於史有據,或只是街談巷語集。
談到所謂「政治敏感書籍」,鮑樸說:「因為香港沒有審查制度,所以有一部分是在中國大陸看不到的,一直有人從內地來香港找書,幾十年都是這樣」。他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近年來媒體特別關注這個「有人從內地來香港找書」的現象。
「從內地來港找書」
書展上有些攤位懸掛宣傳旗幟,其中「政治敏感書籍」是書展的熱門看點之一。
來自台灣的攤位,「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負責人邱子玲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說:「昨天有年約三十歲的讀者專程說要找『不能帶進中國大陸的書』,她說她朋友之前從台灣帶書回去,但在海關被沒收了。」
鮑樸在採訪時提到:「中國沒有個明確的『禁書書單』,有些書可以進去,有些書不能進去,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誰也不知道根據什麼法律」。
BBC中文網記者實際走訪書展,發現展場中各類圖書,從語言學習工具書、童書、外語書籍、雜誌,到文學、漫畫、學術研究都有。有些攤位明顯掛出與香港本土文化相關的標語,還有一些話題書籍的大型旗幟。
「破壞文化氣氛」?
香港親北京媒體《文匯報》報道,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在書展上宣傳他的「港獨新作」《城邦主權論》,有一些展商認為這是「 故意製造社會分裂,也大大破壞了書展的文化氣氛」。
以香港本土文化為主打的書展攤位。
次文化堂出版社社長彭志銘以「自己香港自己救」黃布條裝飾攤位,他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說:「受到去年雨傘運動的影響,特別多年輕人來,關心政治有關的書,開始關心香港的文化」。
鮑樸談到今年書展上展出許多關於「佔領中環」行動圖書的現象,「社會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自然有很多書來記錄、評論,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以「推廣台灣學術研究」為參展主軸的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邱子玲表示,在去年參展時,配合佔領中環行動,主打《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一書,是去年銷量最好的書。這本書在申請進入中國大陸書展時被駁回。而今年也被放在焦點推薦區,其他關於民主化、殖民論述的著作,也受到讀者關注。
主辦單位回應
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在回應BBC中文網記者關於選擇參展攤位標凖的問題時表示:「香港書展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平台」。 香港貿發局說,「按照書展的規定,不管書籍的題材,只要是第一類出版物 (即非淫褻、非不雅的出版物),便可以在書展內出售,大會不會作出審查。大會亦會不時提醒參展商,必須遵守展覽會守則」。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