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佈將地方政府發售債券的額度增加兩倍,至1.5萬億元人民幣。《金融時報》說,這是中央政府試圖讓「暗債」變成「明債」的努力的一部分。
《金融時報》:中國政府大舉增加債券發售以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
《金融時報》說,此舉可以讓地方政府將部分沉重的債務以較低利率轉回到資產負債表上。
近年隨著中國的地方政府大舉支出以求促進增長、並給官員們的政績「貼金」,地方政府紛紛背上巨額債務,這些債務大多不在資產負債表上。
《金融時報》評論說,經濟學家總體上對增發債券持歡迎態度,稱其創造了更大的透明度,並使地方政府能將即將到期的短期貸款置換為償債成本較低的政府債券。
「開前門,關後門」
這還說明北京在力求緩衝經濟放緩、在不加劇債務問題的同時,正從貨幣政策杠桿轉向財政政策杠桿。
經濟學家表示,在房地產和製造業這兩個近年來推動經濟擴張的關鍵行業放緩之際,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財政支出對於保持中國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
《金融時報》說,上調地方政府發債額度之前,分析師們擔心中國遭遇「財政懸崖」,即旨在遏制半官方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規避直接借款禁令的措施,可能會掐斷流向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
去年10月,中國國務院出台了針對地方政府融資的「開前門,關後門」政策,擴大地方政府直接髮行債券的自由,同時禁止使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中國財政部的最新聲明通過允許地方政府以較低利率置換現有債務為目的發售額外的1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實際上將發債額度提高至原有水平的三倍,即從5000億提高至1.5萬億元人民幣。該部估計,這種再融資僅在今年就能為地方政府節省400億至500億元人民幣的利息。
《金融時報》引述標凖普爾(Standard & Poor』s)主權評級主管鐘良的話說,「就構建一個更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資機制而言,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