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督彭定康在10月底的牛津大學活動上,撐起由一名牛津學生送上的象徵香港「佔中」運動的黃色雨傘。
香港回歸前最後一任港督在向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各國在關於香港的人權問題上不應該懼怕與中國對抗。
彭定康(Chris Patten)認為,各國應當在有原則及符合各國利益的基礎上與中國建立關係,單純地強調經濟上的利益可能會鼓勵中國的「糟糕行為」。
彭定康在倫敦時間周四晚上說,「我認為美國或其他國家在不同意中國所做的事情時作出反應,並不等同於遏制中國」。
當時,彭定康受邀通過視像連線,圍繞「香港民主的未來」議題,在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委員會聽證會作證。該委員會在11月14日公布「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擬將更新香港政策法規列入議程,並聲稱香港的人權正受到威脅,華盛頓應該支持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
該法案如獲得國會通過,將會更新美國在1992年訂立的香港政策法規。
中國問題委員會聯合主席之一、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也出席了聽證會。他表示,香港是對中國是否有意願履行其國際承諾的一次檢驗。
路透社引述布朗說,「如果中國能夠如此輕易地違背對香港的承諾,那我們如何能期待中國在諸如世貿協定或者其他貿易協議等問題當中信守它的承諾?」
彭定康則在作證時否定了香港超過一個半月的抗議是受外國勢力操縱的說法,稱這是對一次「非常文明」的抗議運動的「誹謗」。此前,中方媒體和親中人士曾指「雨傘運動」是外國勢力企圖干涉中國內政而策劃的行動。
彭定康還表示,經濟和貿易利益不應成為各國堅持原則的障礙,稱因為懼怕損害經濟利益而放棄堅持價值觀是「荒謬的」。
「有一種奇怪的觀念認為,你絕不能與中國意見不一」,彭定康在作供時說,「如果你不順著來,可能就會無法向中國賣東西,就會損害你的經濟。」
「這在某程度上鼓勵了中國的糟糕行為,(讓他們)繼續暗示我們只有對他們的糟糕行為視而不見,才能繼續保持令人滿意的經濟關係。」
同時,彭定康表示為部分人士在周三凌晨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的粗暴行為感到悲哀,並且建議,香港目前的抗議運動應該考慮降低級別,「但凖備好未來以其他方式繼續下去」。
彭定康稱,「佔中」受外國勢力操縱的說法是對文明抗議運動的「誹謗」。
11月19日凌晨,部分戴面具的抗議人士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
港府回應:美報告有失偏頗
在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委員會的聽證會開始前,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向國會提交了年度報告,直接批評北京在8月31日提出的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框架,稱該框架「實際上從提名中排除了民主候選人並允許北京操控選舉結果」。
報告指北京的決定與香港特區《基本法》相矛盾,並且違背了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特區政府則在11月20日發出聲明回應,表明不同意報告觀點,認為該報告顯示委員會不了解香港政制發展的實際情況。
香港政府稱,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2014年報告中有關香港的部分內容偏頗,對香港政制發展的指控失實和誤導,令人遺憾;並強調「外國政府和國會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聲明稱,中央和特區政府自香港回歸以來一直按《基本法》和香港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邁向普選」,但是「報告對這些事實視若無睹,反而指責中央、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就推動政制發展所作出的努力。」
聲明又強調,特區政府堅決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同時會依法處理「佔中」非法行為,並嚴肅處理任何暴力事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則在周四表示:「香港政制和民主發展屬於香港內部事務和中國內政,任何政府、組織和個人都不應該干預。」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