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動用巨資來重建阿房宮,紀念意義何在?
近兩個月,全國不少地方的黨組織學習了中辦轉發的一份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陝西省委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情況的報告>的通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380億打造「新阿房宮」引輿論質疑》一文上的重要批示精神。
事情緣於去年6月份,西安灃東新城公布了「380億打造首創阿房宮文化旅遊產業基地」的消息後,大量媒體跟進報道,網絡的碎片式傳播迅速讓「西安380億再造『新阿房宮』」佔領了大量網站、微博新聞的頭條。
而自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整治黨風、政風,各項規定擲地有聲,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不斷出台:「八項規定」、「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六項禁令」、「反四風」。去年7月習近平在革命聖地西柏坡考察時,又鄭重表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然而,西安市的有關部門對中央一系列講話和要求,以及遍地開花的各項活動,缺少足夠的政治敏感,阿房宮是什麼?西安市想重建什麼?西安市又想表達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年初的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更是曾直截了當地說——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的封建帝王,開始是代表了歷史發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弄得民怨沸騰,不過傳至二世秦王朝就滅亡了。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如果說西安市想借阿房宮項目隱喻什麼政治內涵,可能委屈了他們,但是阿房宮項目是不是形像工程、政績工程?如果不是,那麼動用巨資來重建阿房宮,紀念意義何在?
其實何止西安,全國各地貪大求洋屢禁不絕。湖南2000億「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濟南投資16億元建「孫子文化主題公園」; 重慶市南川區投資25億建設紅色經典主題公園;江蘇省連雲港投資40億建「西遊記文化主題公園」;湖南常德凖備花費100億元打造「桃花源」; 西安拆資120億元打造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這些大字當頭的項目,能為人民謀幾許福利,又能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觀?
教訓比比皆是,殷鑒不遠。勞民傷財型的原南京市長季建業,是十八大後第十位落馬的副部級官員。其2001年到2008年主政揚州期間,大搞城市建設,當地百姓曾有一句順口溜形容他:「腳一跺,拆拆拆;手一揮,推推推」。就任南京市市長第四天,季建業就迅速啟動「三中路改造」,此後,砍伐梧桐樹、拆城西幹道、投巨資上馬雨污分流等大量工程,南京這座古城不斷被「開膛破肚」。期間,備受詬病的大拆大建被百姓稱為「失敗的勞民傷財模仿秀」。
他們唯一想的是如何將官做的更大,自己的錢包更鼓,所以才會熱衷大拆大建搞工程、所以才會花大力氣亮化、美化城市,他們何曾真正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何曾真心關心過偏遠的農村,路好不好走?橋通不通?他們又何曾聆聽過廣大群眾的聲音?那些上訪戶、困難戶,他們的利益需求是什麼?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