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東江縱隊施援 冒死救美軍飛虎隊 八年抗戰期間,一次冒死相救,連繫兩代人的感情。《成報》日前報道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當年冒死營救美國「飛虎隊」中尉克爾(Donald W. Kerr),事迹感動人心。克爾的次子大衞(Dave Kerr)近日來到香港,成功尋回父親最後一個躲避日軍的山洞。他接受《成報》專訪時表示,父親一生遺憾是未能親自回到香港向當年救命恩人一一道謝,故母親臨終時一再囑咐,要為父了卻遺願,「像當年中國人幫助你父親那樣,幫助當年的small boy(小鬼隊)」。
港聞部記者姚躍華報道 八年抗戰期間,一次冒死相救,連繫兩代人的感情。《成報》日前報道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當年冒死營救美國「飛虎隊」中尉克爾(Donald W. Kerr),事迹感動人心。克爾的次子大衞(Dave Kerr)近日來到香港,成功尋回父親最後一個躲避日軍的山洞。他接受《成報》專訪時表示,父親一生遺憾是未能親自回到香港向當年救命恩人一一道謝,故母親臨終時一再囑咐,要為父了卻遺願,「像當年中國人幫助你父親那樣,幫助當年的small boy(小鬼隊)」。他表示,訪港目的不單是尋回父親當年所走的路,最重要的是與當年恩人及其後人的維繫,形容父親猶如一條鑰匙,將自己與東縱後人維繫在一起。 華東抗日史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營救美國「飛虎隊」中尉克爾的故事。相關史料記載克爾被營救的大致過程是:1944年2月11日上午9時許,29歲的中美聯合空軍飛行指揮員兼教官克爾率領第十四航空隊20架戰鬥機從桂林起飛,護衛12架轟炸機襲擊日軍在九龍的啟德機場。激戰中,克爾駕駛的P-51野馬式戰鬥機擊落2架日機後不幸被炮火擊中起火。負傷的克爾無奈棄機跳傘降落到啟德機場北面的觀音山。當時,日軍展開地面大搜捕的危急時刻,封山17日,派出逾千名士兵追捕克爾,但他幸得港九大隊成員相助及照料,突破重重圍困,回到美軍桂林基地。 遺憾未能向恩人一一道謝
所謂「得人因果千年記」,克爾次子大衞向本報記者表示,年僅62歲的父親1977年便在美國辭世,一生遺憾是未能親自向救命恩人一一道謝,故母親2006年臨終前,一再囑咐他了卻父願,「美軍前往中國涉及政治,尤其是1949年中共建國後,加上二戰後國共兩黨重慶談判達成協議,東江縱隊已由香港北撤到山東。所以母親臨終時說,要像當年中國人幫助你父親般,幫助當年的small boy,我很高興可以代我父親,完成當年未竟之志。」
大衞憶述,父親回國後,將日記、地圖、與妻子的書信及錦旗,珍而重之封存在睡房的一個盒中,並向兒子講述獲救遭遇。「當時我哥哥10歲,我8歲,一家四口坐在玩具房的地板上,父親便娓娓道出當年獲救的過程。我記得那次是他第一次告訴這些故事,因為二戰美軍回國後,大多對戰時遭遇絕口不提,但那天他說了很多很多。40年後,當我來到香港,找到父親當年匿躲的炭窰時,我終於明白父親為何決定那時告訴這段往事,因為炭窰的大小,恰好與那間玩具房相若,大概父親聯想起當年與村民及游擊隊圍坐一起的情境……」
本身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大衞於2008年8月被公司調派來華,經常往返深圳。他靠着坪山村民當年贈送父親的三角錦旗,在香港遇上東江縱隊後人。在東縱後人熱心協助下,大衞於2008年找回父親遇險後首個發現和協助藏身的東縱通訊員李石;可惜,李石已不幸患上腦退化症,不能發言,但甫見大衞兩兄弟到來,雙眼不禁泛出熱淚。
東縱後人助尋七處藏身地
當年李石只是14歲的青少年,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的通訊員,隸屬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時,他正好送信歸來,目睹克爾遇險,便果斷上前營救,他迅速把克爾帶向密林深處,躲在觀音山外芙蓉別村附近的一個山洞裏。後來,在港九大隊民運員李兆華等人的幫助下,將克爾轉移到離日軍據點較遠的北圍村後山安頓。
另外,東縱後人也協助他找回父親當年七處藏身地,訪問當日,他們剛剛找回最後一處山洞。大衞形容,自己與東縱後人的相遇,猶如父親當年經歷一樣,巧遇處處,也改變他對戰爭的看法。「就像老戰士當年合力助我父親脫險一樣,東縱後人幫助我找回父親當年的路。我雖然仍對戰爭相當反感,但現在發現人們一旦面對艱難的問題,不同背景的人,會以不同方法凝聚在一起,合作共存。我想任何人日後倘若有機會為眾人的福祉,也會這樣做。」
他稱日後會繼續來港重臨父親當年脫險之路,也會舉辦公開講座,向市民、歷史學者及兩地抗日戰士烈屬講述當年事迹。
大衞表示,父親一生遺憾是未能向當年的恩人們一一道謝。(何嘉駿攝)
眾東縱後人與大衞(下圖)冒着大霧,上山尋找當年克爾中尉匿藏的山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