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推測,生活在中生代的食草類恐龍排出大量甲烷氣體,成為影響當時氣候的重要因素。
英國利物浦約翰·穆爾斯大學學者威爾金森在研究報告中說,根據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顯示,蜥腳類恐龍體內微生物製造的甲烷數量可能對中生代氣候產生重要影響。
蜥腳類恐龍脖子和尾巴長,大約1.5億年前廣泛生活在地球上。它們當中,一些恐龍體型龐大,例如梁龍身高可達大約46米,體重達45噸。
相比二氧化碳,甲烷更易引起溫室效應。研究人員設想,如果中生代每平方公里有多至數十頭體重大約20噸的中等體型蜥腳類恐龍,每年全球將總共產生大約4.72億噸甲烷。
工業革命開始前,全球人類活動和自然排放的甲烷為每年大約1.81億噸。當今反芻類動物,包括牛、山羊和長頸鹿每年總計排放甲烷4500萬至9000萬噸。
威爾金森說,根據計算顯示,這些恐龍排放的甲烷數量可能比現代社會自然和人類排放的甲烷總和還多。
這份報告刊登於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誌。
威爾金森和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拉克斯頓研究蜥腳類動物時對中生代甲烷排放產生好奇。
報告說,根據簡單的概念驗證模型顯示,蜥腳類巨型食草動物引發的溫室氣體效應可能在維持溫暖氣候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出處: bbc 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