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已經15年了。一些香港人現在重新拉出英國殖民時代的象徵,表述自己的身份認同,審視歷史,展望未來。
這頓午餐,真是很愜意。簡約雅緻的住宅,碧綠的草坪上,女主人可以數得出在中國沿海生活過的好幾輩歐洲人。吃完飯回家,正好碰上一起抗議示威。
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已經有15年了,在香港街頭,再次看到「聯合傑克」---米字旗,真是令人吃驚。
更有趣的是,這面米字旗不是一般的英國國旗。深藍色的背景上,最醒目的是大大的香港盾徽,「米字」只佔旗子左上方一個角落。這是殖民時期的香港旗。
舉旗的人,也不是仍然夢想著大英帝國美好昨日、上了年紀的歐洲人。事實遠非如此。許多歐洲人堅定地選擇跟隨「只有中國才重要」的陣營,熱衷於拍北京的馬屁。
現在,拉出這面殖民時期的香港旗,是為了凸顯許多香港年輕人心中的惱怒、不滿。
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為什麼香港年輕人要讓殖民時代的標記「起死回生」呢?
身份認同
為了尋求答案,我找到了一度曾經引起很大爭議的陳雲根。陳雲根寫過一本書,這本書煽起了一股運動——香港城邦自治運動。
說起殖民香港旗,陳雲根爽朗地笑了起來。他說,現在,這面旗子的出鏡頻率確實有所增加,在民運遊行中看得到;幾個月前在一家高級時裝店外發生的抗議活動中也看得到。
今年1月,傳聞大陸客被獲准在D&G店內拍照,引起港人抗議,凸現對大陸富商「獲特殊待遇」的不滿
當時,港人對大陸的不滿不斷升溫,總算「開了鍋」,到時裝外店外去示威。
陳教授說,殖民香港旗,是為了表述香港的身份認同————不是大英帝國的人,也不是中國人,而是香港人。
香港年輕人--其中一些自稱為80後活動人士,出生時英國和中國已經就香港的未來達成了協議。對於他們來說,香港就是家,香港的歷史就是他們的歷史,無論那是中國還是英國、殖民還是不殖民。
還有,這面旗子也象徵著香港人越來越嚴重的失落感和不滿。中國政治侵入,香港失去自治,失去了身份認同;隨著越來越多大陸人的湧入,多由移民構成的香港社會的平衡也在發生變化。
香港文化
說香港有自己的文化,曾經是玩笑。現在,當地人可認真了。香港文化是我們與大陸區別的一部分。
香港藝術家榮念曾(Danny Young)告訴我,香港文化意味著批判性思維、獨立、思維和行動的自由。
香港政治家吳靄儀(Margaret Ng)則告訴我,香港代表著機會、包容、寬容、開放。她說,我們是中國人,但我們不僅僅是中國人。
我們可以不成為西方人、但卻接受西方的文明,我們可以遵守普世價值觀、但卻不失去自己的文化根。
她還提到了廣東人—或者說中國南方人,素來很固執的反抗精神。
一國兩制
陳教授回憶起1997年香港思維的停滯。沒人知道應該如何回應大陸。所以,他反思歷史,發現,「一國兩制」在香港由來已久,自從香港19世紀成為貿易港口繁榮以來一直如此。
北京給我們這樣的制度並不是特別的善意,而是被迫接受原來早就存在的現實。香港一直就是一個城邦。她過去就與中國其他城市不同,未來也將永遠如此。
一旦港人更加全面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不安感就會消失,香港的自信就會增強。
我們所說的香港,在中國歷史中沒有根。香港的根在歐洲。沒有過去,也就沒有未來。
出處: bbc 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