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嘴  港灣豪庭 #mhvlive

 找回密碼
 注册
今天是
查看: 1859|回復: 3

48年歷史教協宣布解散 馮偉華:巨大壓力看不到前景 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8-10 23:06: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擁有48年歷史、作為全港最大教師工會的教協,近日遭官媒連番點名批評,以至在教育局中斷工作關係下,教協於今日(10日)宣布解散。教協會長馮偉華形容,這是無奈、艱難和痛心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馮偉華在記者會上公布決定,指近年社會和政治環境改變,加上近期一些急劇發展,教協承受巨大壓力,面對嚴峻的危機,理事會已盡最大努力尋求繼續運作的方法,但至今未能看到前景,在難以延續工作目標,及無法找到化解危機的方案下,經理事會昨晚在常務會中一致通過及監事一致支持決議,決定解散教協,並立即啟動相關程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教協理事會和監事會今午開記者會,宣布一致決定解散教協。張凱傑攝

就有關解散程序,馮偉華指,教協將按會章及相關法例處理,目標是有序地、合理地做好解散工作,包括盡快召開特別會員代表大會,依法做好遣散安排以保障200位為教協職員的權益,與商戶妥善結束合作,完成各項財務和物業安排等。馮續表示,教協擁有物業,財政穩健,有足夠能力承擔各項遣散及還款所需,會盡速處理有關程序。

啟動程序 停運時銷毀會員資料
同時,教協由現在開始,即時停止處理新入會及續會申請,並為已繳費續會的會員安排退款;停止就公共事務作評論和參與;權益及投訴部不接受新個案或查詢,並會盡快完成現有個案;所有未開始的課程及活動將停辦並安排退款,但正在進行的活動或課程,則會安排盡快完成;「教協會員服務有限公司」停止代理新投保,但已投保的保單仍然有效,會員日後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查詢或索償。
至於旺角、銅鑼灣及荃灣三個會所的購物服務暫時維持運作,並會盡快完成清售存貨及處理好與商戶的合約規定;電器訂購不再接受新訂單,惟已落實及付款的訂單,教協將盡力妥善跟進;有關醫務中心將盡快停止運作,但具體停運日期有待與各合作伙伴協商,預計不遲於今年年底。
關於會員資料方面,教協為確保會員資料保密,保證會在完全停止運作時將會員資料全部銷毀。
[size=1.5em]劃上句號 感謝會員支持與同行
馮偉華並在會上感謝廣大會員的支持與同行,並稱教協作為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深受老師們的支持,肩負歷代教協人的託付,他們一直努力尋找可能的方法延續會務運作,「可是,幾經努力,並沒有找到可以化解危機的方案」。他在會上沉重的表示,「教協走過48年的歷史要劃上句號,無疑是極大的遺憾,我們也明白不少會員對教協有深厚感情,對解散教協感到難過,但我們懇請各位理解,這是個無奈、艱難和痛心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回望教協創辦的歷史,於1973年由司徒華與一群熱心老師共同創立,由渡船角文景樓一個細小的辦事處開始,為教師提供不同服務,跟進和捍衛教師權益。馮偉華稱,教協經歷多屆理事和會員的努力,憑著勤儉辦會的宗旨不斷擴展會務,令教協成為香港一個家傳戶曉的名字,陪伴會員以至所有港人見證不少歷史時刻,走過接近半世紀的時光,「遺憾的是,近年社會和政治環境的改變,令我們不得不思考前路,而近期一些急劇的發展,亦令我們承受巨大的壓力」,令教協作出解散的決定。

屹立48年歷史 多場社運中表態
教協曾因應當前香港政治環境,今年先後退出民陣、支聯會、職工盟。但官媒上月仍批評教協是「誤人子弟、毒害下一代」,嚴辭指出「已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教育局隨後中止工作關係,相信是教協宣布解散的觸發點之一。
簡稱教協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早在70年代文憑教師薪酬運動中促生,當時教協臨時執委會與12個教育團體組成「香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發動罷課為非學位教師爭取合理薪酬,全港一度有八成小學響應,事後港英政府同意增加起薪點等化解風波。
教協在1973年正式註冊,自80年代起,更走入議會制度。當時立法局功能組別增設教育界議席,時至回歸後的立法會,前後三十多年來教育界議席都由教協包辦,歷任議員分別為司徒華、張文光、葉建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一屆理事會召開大會,通過由司徒華出任會長。司徒華網站照片

2012年,國教風波,教協為「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的發起成員之一,表明反對洗腦教材,最終國民教育科在學生、老師、家長等界別,集會、罷課、絕食下撤回。2014年雨傘運動,教協譴責「9.28」催淚彈清場中,政府漠視市民訴求,警方向手無寸鐵的請願群眾施以暴力驅趕,發起全港教師罷課罷教行動。
2019年反修例運動,教協在「6.12」金鐘衝突、圍困中信事件後,發動全港教師罷課罷教。同年8月,教協在中環發起「教育界大遊行」,要求政府回應五大訴求,警方停止濫用暴力,不少教師身穿黑衣,手持「守護下一代良知」標語,教協指有2.2萬人參與遊行。2020年9月,有建制派議員透露,中聯辦下令要整頓香港的「三座大山」,即香港的司法、教育及社福界。

官媒表明「剷除教協毒瘤」 教育局中止工作關係
今年3月,教協退出民陣,考慮到香港政治形勢和國安法後,6月再決定退出支聯會。今年7月,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點名批評教協「誤人子弟、毒害下一代、配合拉布,在反國教、佔中、修例風波等社會事件煽風點火」,嚴辭直指「已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要「剷除教協毒瘤」。教育局隨後宣布不再視教協為教育專業團體,並全面終止工作關係,包括不會諮詢教協意見、不會處理轉介個案,也不再承認教協為教師舉辦的培訓課程。
教協事後曾表示,會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上周再宣布退出職工盟,「教協訴訟及緊急支援基金」亦將聚焦勞資糾紛及權益,並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推動教師正面認識中國歷史、國情和文化。孰料幾日後,宣佈解散。
教協透露,目前擁有95,000名會員,為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每年處理的會員查詢和投訴超過3,000宗。

 樓主| 發表於 2021-8-10 23: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教協解散】定位「民主後勤」三重身分 華叔:全面直選...

全名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教協1973年成立,一直兼具職工會、教育團體、民間壓力團體三重身分,並在本港甚至支援內地民主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協前總秘書陳洪曾說,教協定位是「民主的後勤部隊」。教協創會會長司徒華強調「農、輕、重」方針,即要解決吃飯及教師權益(農業)、文康福利(輕工業)和教育及社會改革(重工業),奠定教協自八十年代起成為全港最大教師工會,及最有規模的壓力團體之一,早年一筆過購置九龍及港島會址各一更為教育界津津樂道。教協超市至今營業額仍維持每年3億左右。
司徒華在1985年首次循教育界功能組別競選立法局,根據他在回憶錄《大江東去》及後來多個訪問所述,都表明教協參選是為了在香港民主政制起步階段推動港人治港,「將來假如香港躍進為一個很民主的社會,實施了全面直選,工會就應該退出,重返工會的本位工作。」

司徒華對教協會務相當有要求,當時訂立「發財行遠一點」、「不得販賣各界會務私貨」(信仰),及「做個好老師」的「三大戒條」。他在1989年參考毛澤東十大關係總結教協會務「十大經驗」,處理工作關係及化解矛盾,包括要平衡會員權益、福利文娛、教育與社會事務,及在聯合陣線中堅持獨立自主,也一直影響教協後來在民主派不同板塊中採取較溫和務實路線。司徒華紀念網圖片
由於教協規模及影響力,港英政府曾在七十年代末成立常設委員會監察包括教協在內的壓力團體,當時披露報告形容教協有影響力及組織力,是中共統一戰線目標,港英政府又釐訂既懷柔又對抗策略,反擊批評及委任高級官員專責對付壓力團體。另一方面,司徒華一直相當提防中共及左派滲透,令他成立教協時採用理事會內閣制及監事會,令滲透者無所遁形。
教協成立源於1971年至1973年文憑教師反削薪酬運動,司徒華當時連同12個教育團體發動罷課,當時港英政府一度發動輿論機器,及當時新華社介入運動。期間,教協在1972年向職工會登記局登記一度遭阻撓,直到1973年8月才發出批准書並啟動籌備大會,在1974年3月正式舉行首次會員大會。
當時司徒華強調團結教師及壯大勢力,提出等同興國的「農、輕、重」方針,一方面在聖保祿小學解僱懷孕女教師事件中代表女教師對薄公堂,為教協投訴部打響名堂,也累積實力與當時教育署談判。在1977年及1978年「金禧事件」,教師揭發金禧中學校長貪污,引發萬人集會。大學時期的特首林鄭月娥也曾參與金禧事件集會。
教協與政府之間一直既有合作亦有對抗的微妙關係。政府千禧年起推行教改,在董建華擔任特首年代,傳教協被視為阻礙教改「三座大山」之一。
2003年時任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出席教協30周年酒會,並感激教協推動是教改的「重要夥伴」,形容雙方只是在「方法、步驟、進度看法」未必完全一致。但政府教改政策被質疑朝令夕改,雙方關係鬧僵,司徒華曾嚴批教改沒有將老師當人看待,教協發起多次遊行。2005至2006年,兩名教師自殺,時任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曾說如果自殺與教改有關,為何只有兩個教師自殺,教協抗議羅范傷害教師並要求她引咎辭職。2007年1月,教協舉辦「倒羅大示威」,為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教師示威。羅范因教院風波調任後,雙方關係稍為回暖,2008年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代表政府到教協銅鑼灣會址祝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978年金禧事件,教協發起示威,引發一代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司徒華紀念網圖片

2011年1月司徒華去世,當時教協、支聯會及民主黨在舊立法會(現終審法院外)舉行悼念活動,時任特首曾蔭權、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及張建宗、邱騰華等多名問責官員都有到場簽署弔唁冊;民建聯時任議員葉國謙及現任議員陳克勤也有簽署。在華叔的追思會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政治助理楊哲安等多名教育局官員亦有到場。
同時教協也著重華叔稱為「輕工業」的購物服務,由一開始售賣蟲草雞精、菊花晶,到後來折扣電器及超群餅卡,成為後來的順口溜「教協會起家全靠電子瓦罉和餅卡」。
司徒華多次強調,要兼顧教協作為工會、教育團體、及民間團體的三方面角色。一方面,教協不能脫離社會運動,也不能忘本為教師爭取權益,作為民間團體要支持公義、參與民主運動及參選。
早在建會之初,我已表明,假若只偏重重工業,參加社會運動,並不注意其他方面的發展,教協會將會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卻無暇顧及溫飽,人民生活貧乏,如此下去,國家固然無法穩健發展,作為一個社團,也不能穩固維繫。
教協在七十年代先以40多萬元購入渡船角單位會所,八十年代再購入北角渣華道會所,其後先後轉售購入現在銅鑼灣服務中心及旺角好望角。司徒華後來在回憶錄及有線電視訪問中說,完全無對內對外籌款,完全靠「勤儉辦會務」,歷次購置會所都是豪氣一次過付款。他甚至形容與合和地產胡應湘曾經洽商建立興建一條「教師邨」,但建議後來胎死腹中。
由於司徒華在五十年代末籌辦學友社被左派滲透,他其後對中共滲透非常提防,包括以內閣制及監事制防止得逞,以及因應不同人採取不同策略,甚至滲透了也不能做有害教協的事。他同時將教協定為不左不右的政治立場,強調做好會務,不搞意識形體,同時提防極左盲動主義,特別是在抗爭中過左路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已故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後來在《坐看雲起時》一書如是總結教協的時代背景:
八九民運以後,教協成了香港人心目中的民主砥柱和象徵。同時,它跟在中國厲行專政的共產黨之間,也從『一個友好甚至受統戰的關係(按:司徒華曾任基本法草委),轉成一個對抗甚至敵我的關係』。政治過渡送走了一個自知違逆世界反殖潮流的、自知欠缺認受的、需要跟本地公民社會良性互動的殖民地政府,換上一個自覺是『民族回歸』的、擁有中央任命的合法身份的特區政府。然而,教協等公民社會熱切期待的民主回歸始終不曾兌現,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也沒有確立,甚而倒退。2000年後,特區政府連串推出教改政策,顯示它對繼承以往殖民地政府跟本地公民社會良性互動的興趣,遠不及它採用『文化大革命』方式動員運動的傾向。教改標榜改善廣大市民下一代的教育,不但未見實效,更翻轉了香港的教育生態。

 樓主| 發表於 2021-8-10 23:12:37 | 顯示全部樓層

【教協解散】每年點名批評 從「幫兇」、「病灶」到「...

擁有48年歷史、作為全港最大教師工會的教協宣布解散,翻查資料,教協在2019年起早已被本港多份建制報章抨擊,內地官媒方面,《人民日報》亦每年至少點名批評教協一次,從2019年的「幫兇」、2020年的「病灶」,到今年7月31日,嚴辭直指「已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要「剷除教協毒瘤」,可見措詞越見強硬。
港府早前宣佈與教協終止工作關係,教協未有即時宣佈解散,甚至嘗試釋出善意,包括退出職工盟和國際教育組織、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被問到過程中有什麼考慮,教協會長馮偉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唔係好早開始諗呢個選項,一直繼續諗點樣延續會務」、「我哋睇唔到前景,係呢幾日做嘅決定。」
值得留意的是,教協宣佈解散前一天,即周一(9日),官媒及經常發表評論文章反映中央意見的盧文端和田飛龍,同日發表三篇評論文章,當中直指「教協休想輕易跳船自保」、「針對教協的行動,肯定不會只是停留在終止工作關係」、「(教協)是殖民主義與本土主義的護旗手」等言論,反映事態未有因教協調整略策而有所轉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開始,教協已被本地建制報章多次抨擊,2019年8月28日,首次被內地官媒《人民日報》評論文章點名批評,指教協「長期被香港反對派把持,成為鼓吹反中、反政府的幫兇」,提到教協發起遊行示威,教協副會長葉建源煽動學界強力表達政治訴求,教協理事張銳輝縱容亂港分子煽動學生罷課。
在去年港版國安法生效前夕,2020年6月,教育局要求新學年起,新入職及現職中小學教師接受培訓,教協當時批評教育局是「政治洗腦」。《人民日報》其後發表評論文章〈干擾愛國守法教育,香港教協想做什麼?〉,指教協在政策甫一發表,便跳出來攻擊,壟斷教育話語權,動輒揮動話語大棒,形容「香港教育病了,教協是一大『病灶』。」
但當時文章僅提到,「特區教育部門和有關機構要恪盡職守,依法履職、依法盡責,完全不用理會教協的胡攪蠻纏,應該理直氣壯堅定推行。」
直到國安法生效,港府大肆整頓本港教育,包括殺通識科、DQ教師、推行國安教育等,教協都有就相關議題發聲明回應,事隔一年,新華社及《人民日報》兩間官媒在今年7月31日,發表文章點名批評教協「誤人子弟、毒害下一代、配合拉布,在反國教、佔中、修例風波等社會事件煽風點火」,嚴辭直指「已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要「剷除教協毒瘤」。教育局隨即宣布不再視教協為教育專業團體,並全面終止工作關係,包括不會諮詢教協意見、不會處理轉介個案,也不再承認教協為教師舉辦的培訓課程。
教協會長馮偉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唔係好早開始諗呢個(解散)選項,一直繼續諗點樣延續會務」,教育局宣布與教協終止工作關係後,教協曾試圖「釋出善意」,包括事件之後數日,向全體會員發電郵稱「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同時亦宣佈退出職工盟和國際教育組織;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推動教師正面認識中國歷史、國情和文化,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解散前夕 三篇評論文章再直斥教協 
但事態未見有轉變,《人民日報》海外版周一(9日)再發表評論文章,提到「如今香港國安法威力日漸顯現,反中亂港勢力紛紛潰散,教協休想輕易跳船自保,其罪孽也絕不會一筆勾銷。」再次指明「務必要剷除教協這個毒瘤」。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同日在《AM730》撰文,指出中央和特區政府意識到,香港要撥亂反正是過程化的教育更新與人心調理,而其中治理本質針對港英「殖民社會」遺產的「去殖民化」。田飛龍又指,教協整治是「抓重點,做示範」,文章認為教協代表了效忠殖民價值觀和本土主義的香港一部分教師(所謂「黃絲」)的政治勢力和政治主張,「教協在這場社會整治中必然成為一個負面典型,是殖民主義與本土主義的護旗手。」
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同日亦在《明報》撰文,指中央着眼於「大亂之後實現大治」,必須全面剷除香港內部的動亂根源,提到「處置教協的行動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台的。」
文章亦提到,「針對教協的行動,肯定不會只是停留在『終止工作關係』。預料執法部門將對教協涉嫌違法的問題依法調查,包括教協與支聯會、民陣之間種種勾連。」
由官媒發表文章、局方割席,短短10天,教協理事會便宣佈解散,啟動相關程序。
 樓主| 發表於 2021-8-11 00: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安法一年 最大工會教協解散 公民社會支離破碎

眾新聞整理相關組織、工會或機構解散的時序表:

2020年6月30日 由黃之鋒、周庭、羅冠聰等人創立「香港眾志」宣佈解散;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宣布香港本部解散

2020年6月30日晚上11時  港版國安法正式生效

2020年6月30日 由「青年新政」梁頌恆擔任發言人的「香港民族陣綫」宣佈遣散所有香港地區成員;地區組織維多利亞社區協會宣布暫停運作,成員兼區議員李永財及何致宏退出協會

2020年8月 有線新聞部空降謝燕娜、李臻、陳興昌、許方輝4名管理層,及後在12月,有線新聞部宣佈裁員,引發新聞部員工、主管集體請辭

2021年1月 由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牽頭的組織「灣仔起步」宣布解散

2021年2月 中大校方發聲明強烈反對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候選內閣「朔夜」發表的參選宣言及接受媒體訪問時言論,最終決定暫停為學生會代收會費,並要求學生會註冊為獨立社團或公司,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2021年3月 李百全上任香港電台廣播處長,港台多個節目包括《議事論事》、《鏗鏘集》等臨播出前被抽起,及後內部多番人事變動,多個有口碑的節目被叫停

2021年3月 民間人權陣線(民陣)被指正遭當局調查,或面臨取締,及後引發多個成員團體陸續退出民陣;民陣今年首次不舉辦七一遊行

2021年5月 網媒《852郵報》宣布暫停運作

2021年6月24日 《蘋果日報》出版最後一份報紙,正式停刊;壹傳媒工會隨後宣布啟動解散程序

2021年6月26日 新民主同盟宣布解散

2021年6月 多個會員團體退出支聯會,7月再有7人辭任支聯會常委職務

2021年7月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通過感激刺警後自殺的梁健輝議案,校方宣佈不再承認港大學生會作為獨立註冊社團,現有在校內的角色,並要求學生會遷出學生會綜合大樓

2021年6-7月 多個傘後組織、專業團體、地區組織,包括「杏林覺醒」、「民權觀察」、g0v.hk(香港零時政府)、「沙田區政」、「法政匯思」、「進步教師同盟」、「傘下爸媽」等宣佈解散,並刪除facebook專頁

2021年7月 政府放風DQ區議員並追討薪津,引發區議員辭職潮,累計已有256名區議員請辭,佔全體民選區議員過半數

2021年8月10日 教協宣佈啟動解散程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港灣豪庭論壇 admin@mhvlive.com

GMT+8, 2025-7-2 00:15 , Processed in 0.019595 second(s), 16 queries .

Metro Harbor Village Forum #mhvlive X3.4

MHVLIVE © 2008-2024, Tai Kok Tsui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