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到4月底,新冠病毒已經擴散到全世界185個國家,感染人數超過三百萬,死亡至少20萬。 封城、封國成為常態。繼中國之後,歐洲和美國先後成為疫情中心,目前形式依然嚴峻,正戰戰兢兢地考慮能否解封;拉美、中東、俄羅斯病例繼續攀升。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已經成功阻止病毒的快速蔓延。特別是幾個亞洲國家或地區,儘管他們的地理位置與疫情最初爆發的中國只有「一箭之遙」,但卻成為抗疫成功的領跑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專家內恩斯瓦教授(Tobert Nyenswah)告訴BBC:「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 「我並不僅指中國;中國的一些極端措施在其它民主國家可能很難實行。不過,其它地方使用了雖然不同但依然有效的抗疫方案。」
台灣,人口2300萬。根據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字,截至4月27日,台灣累計確診病例429例,連續15天無本土病例。台灣的新冠死亡累計只有六例。 香港,人口750萬。根據港府統計數字,截至4月28日,累計確診/疑似病例1038,死亡4例。 日本,人口1.2億,確診13614,死亡385;韓國,人口大約5100萬,確診10752,死亡244(以上均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截至4月28日的統計數字)。 在幾個歐洲國家,確診病例高達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死亡案例已經超過20000。 內恩斯瓦教授認為,這些亞洲國家或者地區抗疫相對更成功,因為他們不僅動作快、而且實行了一系列創新性政策。 歸納起來,抗疫有效主要有以下五大戰略戰術。
一、檢測、檢測再檢測檢測是控制疫情de第一步世界衛生組織和BBC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通過檢測盡早發現病例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手段。 內恩瓦斯教授說,不知道多少人感染,就不可能搞清楚疫情到底多嚴峻,也不可能採取妥善行動。 美國天普大學傳染病學教授約翰遜(Krys Johnson)也持同樣看法。他說,檢測程度造成了不同國家抗疫效果的差異,「不檢測的國家病例快速增加。」 他回憶到,(三月時)韓國曾每天檢測超過一萬人,「兩天的檢測量就相當於美國的一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檢測所有出現症狀的人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關鍵」。他在一次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要對所有國家發出的信號很簡單:檢測、檢測、再檢測……不能蒙著雙眼去抗疫。」 他還向那些僅檢測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國家發出警告:這樣做得出的統計數據不夠凖確;可能會鼓勵輕症患者繼續散播病毒。
二、隔離,掐斷感染源隔離確診和疑似病例是控制傳播的關鍵一步約翰遜教授說,韓國和中國在追蹤、檢測、隔離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檢測不僅可以把患者隔離、防止病毒傳播,也有助於發現未來的新病例,比如感染初期、無症狀的人。 約翰遜教授提到,疫情高峰期間,中國當局保持「高度警惕」跟蹤追查,這也可能是感染病例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大陸一些城鎮,體溫超標的人被送入專門用於排查疑似傳染病人的發熱門診,檢測陽性後在指定地點集中隔離,防止家庭成員之間交叉感染。 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是疑似病例在家隔離,違反隔離令的人處以罰款。 內恩斯瓦教授認為,這兩種做法的關鍵都在於查明潛在的傳染源。台灣和新加坡都採取措施排查密切接觸者,包括走訪患者、檢查CCTV、搭乘公交記錄等。 內恩瓦斯教授舉例說,3月12日,香港有445例疑似病例,但是對密切接觸者總計作14900例檢測,結果發現19例陽性。
三、早做凖備,迅速行動有備無患,盡快行動是決定性因素內恩瓦斯教授曾參與埃博拉疫情防治。他說,控制傳播最基本的一個要素是動作要快,在病毒立足之前迅速行動。 他認為,排查、隔離新病例是台灣和新加坡控制傳播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醫學會雜誌》曾刊文指出,台灣抗疫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早有凖備,台灣早在2003年就創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該中心有數家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參與,自SARS(非典,沙士)疫情危機後創建以來已經展開多項研究、演練。 內恩瓦斯教授說,凖備充分、迅速行動是疫情初期防控的關鍵。美國和歐洲都曾出現缺乏凖備、動作遲緩等問題。 台灣在1月中旬確認社區人傳人案例之前就開始篩查來自武漢的所有乘客。 香港自1月3日起在口岸檢查體溫,之後決定入港遊客隔離14天,指令醫生上報所有有發熱、急性呼吸病症、或近期武漢旅行記錄的人。 內恩瓦斯形容,這再次證明「時機是決定性的因素」。
四、保證社交疏離
香港,3月29日。確保社交疏離說來容易做來難
內恩瓦斯說,病毒已經進關、並站穩腳跟後,僅有遏制就不夠了。 屆時,保護國民最有效的辦法是迅速實行社交疏離,這在香港、台灣也都有先例。 香港1月底即決定居家辦公、關閉學校、取消社會活動。 雖然新加坡沒有關閉學校,但是根據《海峽時報》,當局採取措施逐日檢測、監測學生和教工健康狀況。
五、大搞群眾衛生
勤洗手是預防感染和傳播的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說,經常洗手等衛生措施對防止感染至關重要。 內恩瓦斯說,許多亞洲國家汲取了2003年Sars疫情的經驗和教訓。他們很清楚個人衛生對防止感染、防止傳播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街頭和商店擺放或提供洗手凝膠、人們出行戴口罩的做法很普遍。 雖然口罩並不能100%防止感染,但是至少可以減少咳嗽、打噴嚏等散播病毒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