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周與俄羅斯商討於武漢肺炎爆發期間進一步減產,以穩定油價,但俄羅斯拒絕,觸發沙地阿拉伯報復「攬炒」,增加原油產能打「石油戰」,企圖推低油價逼使俄羅斯重回減產談判。俄羅斯寧開罪沙地、減少石油收入也拒絕減產,分析認為此舉實際劍指主要眼中釘:美國頁岩油產業。事實上,華府早已發現俄羅斯企圖暗中幫助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陣營,相信與其提倡禁止開採頁岩氣及重新實施原油出口禁令有關;至於沙地,相信下此極其大膽決定的決策者,正是年僅34歲的沙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美國評論形容他已回復其「冒險」、「浮躁」作風,藉發動油價戰鞏固自己的勢力、肅清皇室內的異己。(詳情見另文)
OPEC已不止一次發動「石油戰」,早於2014年已向美國的頁岩油「宣戰」。當時頁岩油產量持續增長,石油市場開始疲弱,OPEC為保護市佔率增產,令油價持續回落,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儘管「石油戰」確令部份頁岩油公司破產,但仍有不少頁岩油公司捱過低油價的衝擊而留下來。OPEC於2016年放棄策略,重新減產支持油價,但油價恢復的同時亦利好美國的頁岩油市場,頁岩油不斷擴充市場,這意味OPEC不斷減產時,頁岩油卻不斷增產。
對俄羅斯石油產業來說,與OPEC的協議對其無甚好處,因為減產迫使業界停止投資新的及潛在獲利的項目,卻變相助長了美國頁岩油產業。時至今日,美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大國,由過去的入口石油轉為出口石油,在2011年第四季,沙地每日平均生產970萬桶,俄羅斯為1,040萬桶,而美國則為600萬桶;至去年第四季,沙地及俄羅斯在這8年間的石油生產,僅增加20萬桶左右,即2%,但美國的產量急增680萬桶,升幅高達114%。俄羅斯對此深感不安,分析指俄羅斯寧願石油減少收入,也拒絕與OPEC合作,因為只要油價跌,才能打擊美國頁岩油產業。
俄羅斯曾說過油價高於每桶42美元,預算收支才會保持平衡,而沙地經濟仍依賴石油,油價要高於每桶80美元才會保持平衡,這場油價戰對俄羅斯的打擊,似乎不及沙地嚴重。莫斯科顧問公司Macro-Advisory研究總監阿謝德(Tom Adshead)指,俄羅斯拒跟從OPEC減產抬價,因為「他們可以打擊美國油產量,從而消除美國生產這個競爭來源。他們另一個在想的事,就是如果他們減產,主要只令美國產油企業得益」。
美國德州現在生產的原油,比伊拉克產油量還要多,而北達科卡及俄克拉荷馬州產量亦不斷上升,一場「石油戰」當中的最大輸家,相信是美國的頁岩油。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較OPEC成員國及俄羅斯的傳統油田高,而且油井的壽命通常只有18至24個月,因此對油價波動非常敏感。油價大跌會令美國的油企業界虧本。
挪威能源分析公司「Rystad Energy」周一發表報告,預測油價6月會跌至每桶25美元,公司指油價一旦跌穿這個水平,美國的頁岩油產油公司,就不得不考慮封存已經鑽探但尚未完成的油井。能源公司Rapidan Energy Group創辦人麥克納利(Robert McNally)亦說:「在沙地與俄羅斯這場油價戰中,無疑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會受到附帶損害。他們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到今年年底的原油供應增長將急劇下降。」
《福布斯》雜誌/美國《華盛頓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