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早前被揭修改裝備指引,調低醫護進入懷疑或確診病例的隔離病房所穿保護衣的標準,由AAMI第三級保護衣,降至AAMI第一級保護衣,令人憂慮局方因裝備緊絀,而作出相關修訂。瑪麗醫院及港島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鄭智聰表示,醫管局因應世衞指引作調整,強調局方非搬字過紙,照抄指引,前線醫護可依臨床判斷,加穿膠圍裙(plastic apron),增強防護。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馬仲儀表示,膠圍裙未能覆蓋膊頭、手臂等位置,如為病人急救時,病人突然嘔吐等釋出大量分泌物時,即使加穿膠圍裙亦未必有足夠防護,反之應使用密度較高、防水力較強的第三級保護衣。 鄭智聰表示,穿着較高等級防護裝備,確實有更高保護,但要視乎環境、需要性,兩者取一個平衡。他舉例,曾看到門診負責抽血的前線醫護戴上N95口罩等全副保護裝備,然而從科學判斷,只需戴上普通外科口罩便足夠。於是,他與同事只佩戴外科口罩,並於該門診房間逗留逾20分鐘,與他們交談,釋除其疑慮,「唔係因為要慳住洗、唔夠貨,而係嗰樣係咪需要,係咪應用得用。」
他提到,前線的擔憂源於對感染控制不了解,只要有人向他們解釋,多作溝通,便可減低其擔憂。他指出,沒有明顯病徵的「隱型病人」隨處可在,最重要勤洗手,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如果病房同事話要着全副保護裝備,咁係咪你搭車返屋企、搭升降機時都要咁着?呢個都唔可行啦,(所以)要回歸實際情況。」 瑪麗醫院及港島西醫院聯網高級護理主任(感染控制)黃淑貞提到,近月來經常到各部門解答前線人員疑問,亦為他們提供各種訓練,提醒他們如何正確穿着、卸除保護衣等裝備,希望他們可安心工作。她提到,當醫護人員於隔離病房為一個病人治療後,須先更換整套保護裝備,才能轉移到另一個隔離病房治療,以免交叉感染;若兩個病人在同一隔離病房,除非保護衣等裝備被污染,否則不用再更換。
對於鄭智聰指「隱型病人」或身在社區各處,醫護與大眾接觸到相關病人風險相若,馬仲儀則指,前線醫護要照顧多名病人,如不幸感染,影響程度或會大,強調即使普通病房,當要進行霧化醫護程序等,醫管局應為醫護提供足夠保護裝備。 她又指,醫管局管理層應盡力解釋應用裝備須知,「如果好似而家用控制物資分配咁做,只會換來大家猜忌。」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認為,醫管局應更詳細交代使用裝備的指引,包括提供數據等證明該裝備足以提供防護,令前線醫護感到安心。 記者 李思潁
黃淑貞指,當醫護人員於隔離病房為一個病人治療後,須先更整套保護裝備,才能轉移到另一個隔離病房治療。
黃淑貞表示,近日到各部門解答前線人員疑問,亦為他們提供各種訓練,提醒他們如何正確穿着保護衣等裝備,希望他們可安心工作。李潤芳攝 (蘋果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