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山米 於 2019-12-18 22:29 編輯
新加坡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嗎
如果你8月來到香港,除了可能感受街頭飄蕩的催淚煙,還會驚訝於超值的酒店價格。在寸土寸金的維港之畔,一間四星級的酒店一晚的價格可能只有200港幣。 如果你改道去新加坡,卻很可能一房難求。新加坡的酒店入住率達到93.5%,創下14年來的新高。 香港和新加坡曾經同列「亞洲四小龍」,規模相近,崛起於一個年代,多年來,兩城漸漸形成競爭之勢。 今年6月,香港發生「97以來最大危機」。輿論上不斷浮現一個問題——新加坡今後是否會取代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
什麼成就了金融中心新加坡與香港纏斗多年,兩者都具備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經有過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經歷, 有著高效的營商環境和累積多年的貿易經驗及伙伴」,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榮表示,因此兩城是一直是爭奪亞太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對手。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胡光宙梳理出兩城共同具備的三個優勢: 一、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 二、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 三,世界級的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
新加坡
法律:全球第四大仲裁機構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
教育:兩所大學亞洲排名TOP2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設施:2019全球最佳機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
香港和新加坡法律體系相似。同為前英國殖民地,兩個城市都繼承了英國普通法體系,與國際通行法律體系接軌。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調查發現,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是「歐洲以外最受歡迎的首選仲裁機構」、全球第三大仲裁機構,以及進步最快的仲裁地。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緊隨其後,排名第四,進步程度僅次於前者,位居第二。
兩城還具備卓越的人才優勢。今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四所香港的大學入圍全球前100名,排名最高香港大學(25名);新加坡入圍兩所,但排名靠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11,南洋理工排名12,為亞洲排名最高的兩所大學。兩座城市的大學質量和密度,亞洲罕有。
機場作為國際交通最重要的設施,國際航空運輸評級組織Skytrax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最佳機場排行顯示,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排名全球第一,香港國際機場全球第五,成績都十分耀眼。此前,香港國際機場多年蟬聯全球最佳機場,近年來屢被新加坡超過。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於中國內地,新加坡和香港還具有一項重要的優勢,就是透明、寬鬆、迅捷的信息流通環境。無論是官方發佈的統計數據、媒體的話語空間、智庫等機構的生存和研究環境,對於一個金融中心而言都至關重要的基礎。
香港
法律:全球第三大仲裁機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教育:4所大學入圍全球TOP100HKU, CUHK, HKUST, CityU 設施:全球最佳機場第五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的優勢雖然,新加坡和香港常年以來都在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在高淨值人士的眼中,一直以來勝者都是香港。瑞信(Credit Suisse)報告稱,在香港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高淨值人士有853人,這個數字是新加坡的兩倍。
在更宏觀的層面,英國智庫Z/Yen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更具參考價值。 從2007年起,該指數每半年發佈一次,目前已發佈25期。 從發佈之日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一和第二名一直在紐約和倫敦之間換手。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情況相似,第三名和第四名也一直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間交替。大多數年份,香港都是第三名,並曾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間大幅領先新加坡;新加坡在2015年和2016年小幅超過香港。 不過香港在2017年再次奪回榜眼的位置,並在2018年和2019年初逐步拉大與新加坡的差距,穩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2018年初時,香港GFCI評分上升27分,大幅超過新加坡。
至此,「紐約-倫敦-香港」三個金融中心,分別對應美洲、歐洲、亞洲三個地理區域,三大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格局形成。 香港似乎已經在與新加坡的纏斗中勝出。
「超級聯繫人」香港的領先,與兩城迥異的發展路徑有關。 胡光宙認為,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香港依托於中國大陸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且仍然在以較高速度增長的經濟體,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表示,羨慕香港依托中國內地的地理位置。 香港金融業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胡榮稱,香港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完備,透明度極高,靠近大陸,大陸公司更傾向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而且重視中國內地市場的跨國公司也常將亞太區域總部放在香港。 2015年,香港想放大自己這一優勢,提出作中國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定位。
「超級聯繫人」的定位,從外國直接投資(FDI)一項可見一斑。 官方2017/18年度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內地全年所獲得的1250億美元的外地直接投資(FDI)中,990億通過香港流入,佔總外商投資額的80%。
專注研究全球經濟的智庫PIIE稱,截至2018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在香港的存量達到6220億美元。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香港同年GDP的170%。這代表著大量內地企業通過香港投資全球,其中還包括越來越多中國央企。96家中國央企中,有50家央企旗下至少有一家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毗鄰中國內地成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也成為最大的潛在風險。6月,因反對向中國內地引渡逃犯,爆發大型示威抗議活動。
香港的風險然而,香港最大的優勢恰恰是它最大的潛在風險。 7月中旬,香港示威抗議活動不斷升級,路透社的一則消息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一位香港金融顧問稱,其客戶是一名商界大亨,擔心自己的政治立場會曝光,已把香港花旗銀行賬戶中的1億美元轉移到新加坡。
參與這筆轉賬的金融顧問稱,聽說還有其他人在這麼做,但是沒有人會大張旗鼓地宣佈轉移。這些人擔心,中國政府觸及他們在港資產的門檻大大降低。對這些大亨而言,新加坡是轉移資產的理想目的地。
新加坡採取的是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胡榮稱,新加坡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模式,必須周旋於美中印、東南亞,及其他經濟貿易伙伴之間。在加上其獨立地位和精英治理方式,使新加坡更注重發展多邊貿易,更加注重商業效率。
在動蕩的局勢之中,這種定位或許成就新加坡相比香港更強的競爭力。雖然李光耀曾說羨慕香港的地理位置,但他也說過,新加坡對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北京管不到。
香港的貿易一半左右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則更加多元,與中國貿易佔14%左右。
此外,還有經濟學家認為,動搖香港未來競爭力的還有其管治水平。胡榮稱,香港特區政府的規劃一直被立法會牽制,很多好的理念或方案很難執行,長期被利益集團和部分民意綁架。後果是失去很多發展機遇,缺乏長遠規劃,有利民生的長遠政策得不到通過與實施。而且房價高企,商鋪租金吞噬了收入中較大比例,使得中小企業較難生存,普通民眾平均生活水平下降,加劇民怨,進入惡性循環。
「長遠來看,如果香港決策體系沒有結構性改變,很難與高效率的新加坡競爭,其金融中心地位很可能會被部分取代。」 胡光宙則表示,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企業海外融資,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是建立在香港和大陸之間緊密的經貿往來和地緣關係的基礎上的,這種優勢很難一朝一夕改變。
也有觀察人士稱,香港和新加坡不斷競爭,但可能未來花落第三者。趁兩城都不注意的時候,上海可能已經突然崛起。在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上海在2018年悄悄超過東京,距離第四名新加坡的得分所差無幾,如果中國推出超常政策放寬限制,上海或許是兩城應該共同擔憂的競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