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萬香港人周日冒雨參加形同遊行的「流水式集會」,被認為是香港史上人數最多的集會。多家外媒在網站焦點位置報道,形容集會為整個運動起「重新整理」(reset)、「恢復元氣」(revitalize)的作用。
《華爾街日報》報道,周日示威令人想起6月初兩次逾百萬人大遊行,當時市民反對特首林鄭月娥硬推俗稱「送中惡法」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縱然示威迫使她暫緩修例,惟她不肯撤回草案,加上警方屢次對示威者濫用暴力,為整個由「反送中」而起的逆權運動埋下伏線。
不過,近期遊行後多次爆發警民衝突,早前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抗議行動影響旅客更惹爭議,因此昨天集會特別強調「和平、理性、非暴力」,目的是展現港人反送中的正能量,而集會過程大致平和。
昨天有份佔據金鐘夏慤道行車線的大學生林同學向《WSJ》說:「今天像是對運動來一次重整......政府既然對勇武示威無動於衷,現在就給他們另一個機會。」
民陣副召集人梁穎敏表示,周日冒雨上街的有170萬人之多,為整個運動「重新注入活力」,亦反映整個爭取政府回應五大訴求的運動,仍然得到港人支持。
73歲退休人士Tan Shu Huay冒雨參與周日示威,他對「彭博」記者說:「最重要是爭取民主,一日『50年不變』大限未到,港人仍要與時間競賽,爭取並力保2047年後有自由。」
示威者黃先生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我們爭取了兩個幾月,但政府仍無回應,因此我們只有繼續上街。」
熟悉香港事務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認為,林鄭應把握周日和平示威的契機,着手以政治方式化解危機,例如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會有助平息一大部份港人的憤怒。
美國《華爾街日報》/「彭博」網站/英國廣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