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台伊始就提出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理念
中國官方媒體周二報道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文件把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上升到國家軟實力的高度。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按照官方文件的定義,是研究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諮詢的非營利機構。但新型智庫又突破了傳統的官方研究所的功能,新型智庫,按照文件要求,應該具有「主動向社會發佈政府信息」,「健全輿論引導機制」,「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和「對外傳播能力和話語體系建設」等功能。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0月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講話中強調,治國理政要集中多方智慧,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事關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增強國家軟實力。
智庫大而不強
根據上海社科院發佈的《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將我國智庫分為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四大類。中國智庫大部分受政府財政資助是中國智庫有別於西方智庫的主要特點。
據王輝耀所著《大國智庫》的統計,中國目前各類智庫機構將近2500家,其中95%是官方智庫。另外中國官方智庫往往人員編製龐大。號稱世界最大規模的智囊機構的中國社科院就有38個研究院、180個研究中心,下轄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研究人員4000多名。
但中國媒體報道說,中國的官辦智庫大而不強、高校智庫曲高和寡、民間智庫弱而無力。
中國經過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縮小了在硬實力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軟實力建設相對落後,中國的智庫發展和創新能力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相稱,因此需要大力發展新型中國智庫,為大國崛起作凖備。
加強輿論主導
除了政策建議功能,新型智庫還被賦予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對公共政策和官方理論做出權威解釋。這似乎是當局對中國目前輿論分裂和缺乏社會共識現狀的應對策略之一。
在官方媒體和民間輿論、社交輿論產生距離和分裂的時候,主流媒體不能反映社會情緒的時候,智庫以其專業和權威的特性就可能在輿論引導中發揮重要作用。有中國的傳播學者撰文主張將智庫的成果通過媒體加入社會輿論發揮影響。
自習近平主政以來,當局已經開始整頓最活躍的網絡輿論。許多有影響的網絡評論人士和當局的批評者遭到整肅。官方輿論說這是對「向所有網絡大V們敲響了法律的警鐘」,是消除網絡惡性謊言的必要手段。
當局會繼續整治網絡輿論,在公共領域有較大影響的人都會成為目標。這是習近平主政以來試圖扭轉挑戰官方輿論,確立共識努力的一部分。
擴大話語權
當局關於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文件提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智庫要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增強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智庫發展的專家王莉麗說,大國崛起的過程也是智庫產生重要作用的過程。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能夠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研究項目2013年對全球6500個智庫做調查並排名,在世界前5個頂級智庫中,美國的佔了三個,其餘兩個分佈歸英國和瑞典。在世界全50個智庫排名中,中國社科院排名第20。
中外媒體報道都以此說明中國智庫落後,或至少說明中國智庫亟待提高國際影響力。不過官方文件特別強調了智庫建設「為我所用」的「中國特色」,即智庫為黨和政府服務,強調智庫的方向和立場。
有官員撰文指出,中國新型智庫不會以美國智庫標凖來衡量,不會照搬境外模式或全盤「與國際接軌」;「獨立化、市場化」並非中國智庫建設的目標。
因此新型智庫設想並沒有為所謂獨立智庫提供空間,讓他們改變官方智庫對資金、信息和渠道的壟斷局面,實現所謂思想自由競爭市場。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