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在一系列坎坷與摸索中,終於迎來了第六十五個國慶。共和國的掌權者們也一如往常的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見諸報端。
不過時隔今日,國慶節似乎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逐漸淡退了那種令人激情澎湃的情感紀念。
在父輩或者更年長的長輩曾經生活的年代,國慶節都是一個極其重大而又必須人人紀念的節日,因為那時國家機器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個體都被強有力的控制於集體的手掌之中,會在集體的操縱下去按照既定的套路表演,就如今日之北朝鮮一樣,在國家需要之時,動輒出動數萬人來集體舞蹈。
當政治的觸角不再侵擾到底層生活的時候,國慶這種頗具政治意味的節日也就逐步在人們的腦海中被邊緣化了。它既不具有中秋節那樣的人文思懷,又不具備清明節那樣的祭祖拜先。
所以它在很多普通人的心中也留不下什麼特殊的感情,況且國慶也並非國家獨立之紀念日,而只是一個政權通過內戰顛覆另一個政權,如此而已。
唯一值得稱道的大概當屬被譽為「黃金周」的超長假期了吧,於是各路國民便紛紛乘機傾巢出動,去到工作之外的世界去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然後便出現了「故宮看人海,長城觀人牆」的世界奇觀。
在和一個台灣朋友的聊天中才得知,原來在內戰中失利而漂洋過海跨到海峽對岸的青天白日政權,其國慶也才僅僅一天假期而已,短短一天完全不能讓民眾充分釋放對祖國的熱愛。
在這第六十五個生日之際,大家齊唱生日之歌祝福祖國的時候,似乎出現了一些並不和諧的雜音。不甘沉淪的東方之珠終於以其實際行動再次閃耀了世界,然而唯獨閃瞎了大陸,因為大陸人只能看到東方明珠。
看過很多其他國家的國慶紀念活動,民眾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欣喜與真情,而我們的國慶,卻是排練了幾百遍的整齊方陣,站在天上乍一看,整齊無比,欣欣向榮。然後把長鏡頭對焦到方陣裏的一份子,臉上卻分明是無數次重覆之後的疲憊與麻木。
如果看得透的話,其實所謂國慶只是一少部分治國者的事,因為民與國曆來都是分離割裂的,或許分割了六十五年,更或許,分割了整整兩千年。民是國的附屬品,國是少部分人的戰利品,所以也就完全沒有必要讓民去與國普天同慶了。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