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韓國「越冬泡菜」申遺成功,在中國引起一片唏噓慨嘆。其實,韓國意識到,中國泡菜已經成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BBC記者威廉姆森說,韓國政府下大力氣,追加投資、改良配方,爭取讓「國寶」泡菜像鳥叔一樣紅遍世界。
設備精良的泡菜實驗室內,金順子(Kim Soon-ja)正在指揮一組助手展開最新的實驗項目。
[url=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topics/Asia][/url]
實驗台上擺著一罐又一罐粉、黃色的泡菜汁,助手們在品嚐小玻璃盤中辣醬的鹹淡。
金太太是泡菜大師、韓國推廣國菜—辛奇(Kimchi)的秘密武器。
金太太說,「我從小就開始試驗泡菜配方,我不能想像生活中沒有泡菜。」
和金太太有同感的韓國人一定很多。泡菜被看作韓國文化的同義詞,據說有防治感染、薩斯、甚至癌症的功效。
最近,韓國越冬泡菜文化還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小泡菜取得這樣成就,真不簡單。
光州「世界泡菜研究所」的樸彩琳(Park Chae-lin)博士說,「泡菜是韓國的象徵,一天三頓飯、頓頓都上桌。」
金順子(右)正在研製微辣、微鹹的泡菜
「韓國人從小就吃泡菜,長大了總會有一種懷舊感,難忘媽媽醃的泡菜。這是韓國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既然泡菜是韓國的經典象徵之一,為什麼金太太在對配方做手腳呢?
答案,在十萬八千里之外中國的工廠和西方的餐館內。
泡菜已經開始出現在倫敦一些高檔餐館中。午餐時,游擊排檔還向倫敦白領出售泡菜漢堡、韓國風味的薄餅卷。
泡菜登上國際舞台,部分原因是由於韓國文化風日漸強盛,部分原因是韓國政府一直下功夫在海外推廣韓國料理。
樸博士說,「自從1988年韓國主辦奧運以來,政府努力將泡菜這個能夠代表韓國的食品介紹給世界。」
「但是,開始時人們還有些猶豫,對外國是否能接受缺乏自信,人家是否會討厭泡菜的大蒜味兒?」
韓國越冬泡菜去年申遺成功,在中國引起許多唏噓感慨
韓國現在可能更加自信了,但是金太太認為,考慮到現代國際口味,原來的配方仍然被看作太辣、味道太重。「外國人不喜歡太辣,現在連韓國孩子都不喜歡泡菜味太重。」
金太太說,「這些粉色、黃色的液體是我最新申請專利的泡菜汁兒。不太辣、也不太鹹,根本沒味兒。」
今年,韓國政府將投資將近900萬美元研究韓國傳統食品,泡菜首當其衝。另外,政府還撥款3400萬美元用於改進生產設備。
不過,除了文化外交之外,政府熱衷於下功夫在海外推廣國寶也有其他原因。
韓國人以泡菜味自豪,但是,貿易數字卻揭示出一個不同的故事:韓國居然是泡菜的淨進口國。
韓國政府希望泡菜能像鳥叔一樣走紅世界。
2012年,韓國泡菜進口總量幾乎相當於出口的八倍,進口泡菜絕大多數來自中國。
中國製造的泡菜成本更低,但是,知道自己吃的是中國泡菜的韓國人其實並不多。因為,中國泡菜並不進入超市:售貨員說,顧客根本不會買。
相反,中國泡菜大多進入餐飲服務業,顧客根本看不見。
韓國政府擔心中國作為泡菜生產大國影響力日漸增強,決定今年加緊對餐館的管理,要求餐館必須列出原材料的產地,顧客吃也要吃個明白。
韓國農業部泡菜司的副司長李永吉(Lee Yong-jik)說,「我們需要加強人們對國產泡菜的認識。」
和他一樣,許多韓國人堅持說,韓國的地理條件對保證泡菜具有所謂的防治感染功效至關重要。
金太太在實驗室中向我們解釋說,「做泡菜,原材料非常重要,更不要說水、溫度和濕度了。韓國具備這些條件,所以,韓國生產的泡菜富含有利健康的酵素。在中國,原材料區別很大,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泡菜裏的酵素不一樣。」
「韓國泡菜和中國泡菜完全就是兩碼事。」
不過,最具諷刺意味的可能是,韓國政府在海外推廣國菜的投資越來越多,韓國人自己吃的泡菜卻越來越少。
韓國政府希望提高國內泡菜銷量
「世界泡菜研究所」的樸博士說,「國內消費大幅度減少。人們難得有時間在家裏吃三頓飯,而且還都要減少鹽的攝入,再說,選擇餘地也越來越多,西餐越來越普及,就算在家裏,人們總不會就著泡菜吃意大利面吧。」
韓國政府也注意到、並且希望能夠扭轉這個趨勢。
農業部的李先生說,「我們正在努力教育國人,讓他們從小做起、更習慣韓國食品,同時我們還舉辦培訓班,讓全家人都能從中享受到樂趣。」
海外廠家競爭激烈、國內銷量連年下降,韓國一位著名政治家形容,泡菜「正在經歷如韓國嚴冬一樣的考驗。」
但是,泡菜在西方菜單上有了一席之地,也給韓國提供了振興國菜的機會。
說不定,金太太給外國人研製的配方,在國內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