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恒基地產(012)主席李兆基(「四叔」)捐地大計有更明確方向,他於股東會後表示,擬向政府捐出私人持有的首幅農地,以建造一千個免首期、售價一百萬元的小型單位,幫助年輕人完成上車夢想。四叔又稱捐地緣起自己領略錢財聚散之道,捐地建屋就是值得且成功的散財方式。可是,他的散財大計仍待跟政府磋商落實,年輕人想要買到一百萬元筍盤還要等待。
此塊農地接近粉嶺市中心,價值二至三億元,面積十多萬呎,預計可建一千個三百呎單位。李兆基表示,此地發展條件成熟,原來計畫興建加油站,但為捐地計畫盡快成事,才拿來作為捐贈,希望在毋須補地價的條件下,能以建築成本價每呎約三千元出售,即每個單位一百萬元;且毋須繳首付,每月供款僅五千元,惟捐地時間表正待政府考慮落實,未知幾時有答覆。
李兆基表示,去年開始構思幫助青年人自置居所的計畫,希望使難以負擔樓價的青年人達成上車夢想。此前已選擇七塊地供政府研究,涉及價格八至十億元,希望最終能興建一萬個售價一百萬元的小型單位。惟那些土地本身也存在問題,加上政府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更改用途要通過城規會,還須考慮人流、交通、環保、學校和醫院配套等,現時看來一萬個單位的目標較有難度。七幅土地中,除擬捐農地屬私人持有外,其他主要都來自上市公司。李兆基補充,若政府之後選擇的地塊屬上市公司所有,個人將會按實際損失補償股東利益。
隨後四叔又娓娓道來捐地心得,稱自己年事已高,逐漸領悟錢財聚散之道,人識「聚財」,亦要識「散財」,搵錢要成功,使錢都要成功。「我捐給大學都係數億元,捐農地八億、十億,卻可以幫助到更多人,咁樣錢使得有意思,好值得」。
對於外界關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他強調本意想幫助解決貧富懸殊,促進社會和諧,且配合政府加快供應的需求,捐地和利益輸送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捐出的地,恒地亦不會參與開發,而是由政府決定用何種方式發展。
不過,他贊同新界東北發展計畫以公私合營的方式,指出恒地現時於新界持有的地是長年累月、積少成多辛苦收購來,甚至曾經求人賣地,如果政府單獨發展新界東北,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將一部分交給地產商是正確的方式,可加快發展速度。
截至去年底,恒地於新界土地儲備達四千二百八十萬平方呎,主要分布在大棠、錦田、坪輋、古洞北和烏鴉落陽,為全港擁有最多新界土地之發展商。不過李兆基直言,這些農地其實很大一部分不適合建屋。
發展局昨日表示,對於李兆基以個人名義捐出農地發展小型單位的建議,會積極考慮,但仍需要考慮城市規劃、交通、環境和基礎設施等因素。對於任何有效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市民住屋需要的建議,政府均持開放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