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醫學界首度成功治癒愛滋病嬰兒。美國一名患病女嬰出生後30小時隨即接受雞尾酒療法,18個月後斷藥,病情並未復發;案例為全球愛滋病童帶來曙光,惟女嬰個案頗為特殊,往後探索療法亦需解決道德難題。
治療首個月 已測不到病毒
這名密西西比女嬰生於2010年7月,母親是一名愛滋病患者,產前未有採取措施預防母嬰病毒傳播,故女嬰出生時已確認患病,30小時後便接受3種藥物治療。或有賴於及早治療,她出生後29天,體內已測不到愛滋病毒,但療程仍按慣例繼續。
按目前所知,雞尾酒療法只能遏制愛滋病毒,停藥會致病發;但令人意外的是,女嬰1歲半時未經醫院同意停止治療,其後未有發病。檢測發現只有微量愛滋病毒基因留於女嬰體內,並無威脅,是為功能性治癒。
一般而言,愛滋病患母親在懷孕期間都會接受藥物,降低嬰兒染病風險;嬰兒出生後只會服用1種抗愛滋藥物,數周後再受檢測,若仍不幸患病才會進行雞尾酒療法。
密西西比女嬰案例為治療愛滋病帶來不少啟示。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病毒學家佩爾紹德(Deborah Persaud)表示,案例是愛滋病在嬰兒身上可以治癒的證據,預示愛滋病研究的目標將由預防轉為尋找解藥。
德國愛滋漢 移植骨髓康復
不過,案例仍留有不少疑問,例如愛滋病嬰兒出生後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時間窗口多大、療程時間多久、療法會否產生副作用,以及從小接受療法的病童應否停藥等,尋找答案所需的實驗都涉及道德問題,非醫學界所能解決。醫生亦警告雞尾酒療法病人不要擅自停藥,否則病情可能轉差。
除密西西比女嬰,愛滋病確認治癒個案只有「柏林病人」布朗(Timothy Ray Brown)一例,他07年因血癌在德國柏林接受骨髓移植,恰好碰上擁有特殊基因的骨髓捐贈者,才得以一同治癒愛滋病;骨髓移植亦因嚴重副作用,不適合作為愛滋病解藥。
盡管愛滋病童數量在近年大幅下降,2011年全球仍有33萬名兒童染上愛滋病;美國每年亦有100名兒童受害。愛滋病患母親懷孕時接受預防性治療,則可把嬰兒患病風險降低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