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藝術家張曉剛的一幅作品2011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00萬美元成交
英國《每日電訊報》星期二(3月26日)報道說,蘇富比拍賣行下周將在香港舉行本年度的首次大型拍賣會,拍賣品以中國藝術品和古董為主,再搭配一些名貴的酒和珠寶。
預料這次拍賣會將拍得1.5到2億美元,以鞏固香港作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蘇富比第三大拍賣地點的地位。
但是,這次拍賣會是在中國藝術品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舉行的。蘇富比於2011年4月在香港舉行的拍賣中得款4.47億美元,使下周的估計拍賣額相形見絀。
與此同時,另一家拍賣行佳士得在香港的拍賣額也出現大幅下滑,從2011年的9.04億美元跌至2012年的6.85億美元,跌幅達24%。
這種現象並不僅僅局限在香港。中國大陸在2011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拍賣市場,但是在2012年大多數西方藝術品市場表現穩固的同時,中國市場卻在滑落。
有關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多種解釋。最明顯的原因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11年嚴重過熱,出現大幅調整是不可避免的。
市場混亂
中國用了數年時間把自己的藝術品價格推高到相當於或超過西方傑作的水平。收藏家和投資者現在開始意識到,這些藝術品的價格被高估了。
此外,拍賣中的欺騙行為也對市場產生了扭曲作用。例如,英國Bainbridge拍賣行2010年在倫敦西北郊Ruislip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5160萬英鎊拍出一個18世紀的中國花瓶。
但是,這筆拍賣款始終沒有兌現。這個花瓶後來通過英國邦瀚斯拍賣行以大概2000萬到25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一位新的買主。
中國商務部參與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大陸進行的許多創紀錄的拍賣根本就沒有最後成交。2011年,在拍賣價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藝術品的拍賣中,只有45%的拍賣是真實的。
但報道最後指出,亞洲藝術品上個星期的確在紐約市場的拍賣中表現良好,其中邦瀚斯拍得900萬美元,是這家拍賣行就這個類別在紐約市場獲得的最佳成績。
蘇富比拍出了4100萬美元的中國陶瓷和經典畫作,遠遠超出2200萬美的預期。佳士得的拍賣額為4570萬美元,比預期超出兩倍。
報道說,也許這個市場只是打個瞌睡,現在正在醒過來。
from 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