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桂花魚、鯇魚、青斑等港人常吃的淡、鹹水魚,被發現含有可致癌的二噁英。浸會大學
進行的全港首個魚類二噁英含量調查發現,20款在珠三角
水域捕撈或養殖的魚類均含不同分量的二噁英,其中桂花魚含量最高,按世衞標準,成人每月食三分一條桂花魚、或每日食約15克(約0.4両)桂花魚肉,便超出每月可攝取上限。長期進食可影響男性生育能力、損壞肝臟、減低免疫能力,甚至致癌。 食環署
回應表示,過往化驗的魚類樣本二噁英水平均合格,然而,本港並無法例規定食物中的二噁英含量水平。 浸大生物系去年於各街巿採購了20款港人常食用的鹹、淡水魚,淡水魚包括桂花魚、塘虱、烏頭、金山鰂等,鹹水魚則包括青斑、黃花魚、牛鰍、紅衫魚等;結果發現,所有樣本均含二噁英,含量由99皮克至13,743皮克(pg)不等。 鹹水青斑黃花
含量居次 20款魚中,二噁英含量最高為桂花魚,一條重1.5公斤桂花魚,含有13,743皮克二噁英,平均每克魚肉含9皮克二噁英;據世界糧農組織及世衞專家委員會於01年一份有關食物添加物報告認為,二噁英攝取上限是人體體重每公斤每月70皮克,即一個體重60公斤重成人,每月攝取上限為4,200皮克,以此標準,即每月進食三分一條重1.5公斤的桂花魚、或每日平均進食15.6克(約0.4両)桂花魚肉,已超出每月上限。 除桂花魚外,鹹水魚的青斑和黃花魚,二噁英含量亦位居第二及第三位,一條重432克的青斑和1條352克重黃花魚,分別含1,927皮克及926皮克二噁英,每日平均進食31克和54克魚肉,已超出每月攝取上限。 損生殖力
傷肝削免疫力 有關研究為本港首次進行,結果已刊登在《海洋污染報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報告指出,03年有研究指港人從食物攝取及空氣吸入的二噁英,為每日約0.93皮克,但這次研究顯示,巿民從食物中受二噁英污染的程度更高,進食含二噁英的魚肉,對健康構成更大風險。 進行有關研究的浸大生物學系教授黃港住指出,老鼠實驗發現,攝取過量二噁英可減少雄性賀爾蒙,精子數量減少,影響生殖能力,他相信,對人會有同樣影響:「比利時
曾因牛奶和乳製產品中含二噁英,發現當地男性雄性賀爾蒙較低。」 除有可能影響生殖能力外,亦會影響肝臟功能和免疫系統,黃港住提醒孕婦及小童,應盡量減少進食含二噁英的魚,而一般巿民亦不要經常進食同一款魚。 食署:去年抽驗
全合格 本報向食環署查詢有關檢測魚類含二噁英的紀錄,食環署指出,07年至去年共抽檢400個食物樣本,進行二噁英的檢測,其中包括魚類,所有樣本合格,但發言人承認,本港並無法例規定食物中二噁英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