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最新統計,40歲以上平均每9人有一人發生過小中風,日後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特別在這濕冷、溫度下降的時節,中風猶如陣陣疾風,毫無預警起吹。
根據統計,每年12月至2月最易中風,天氣寒冷促進血管收縮,管壁變小血流壓力大,容易破裂。
究竟中風有哪些徵兆?該如何預防?如何管好血壓?萬一中風了又該如何把握黃金期接受治療與復健?復健是一條漫漫長路,中風後不僅身心遭受外人難以想像的折磨,對家人更是沉重。
如何知道中風了?
短暫性缺血(小中風)常見的警訊:
●
突然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
●
突然半側臉部或肢體無力、麻木或偏 ?? ●
突然說話遲緩、理解出現障礙。
●
突然耳鳴、暈眩、平衡感喪失、失去協調性而無故跌倒。
●
突發有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跟平常的痛感很不一樣。
中風年輕化現象篇
第一現場
——
我40歲,卻中風了
這個真實故事將顛覆你對中風的看法。張文玲,在醫學中心圖書館工作,平時經
常對家人、朋友叮嚀要重視健康,要這樣那樣做,講得頭頭是道。萬萬沒想到,才40歲出頭,有一天,她竟然中風了。
11月17日,她一如往常,負責西文醫學期刊的管理工作,當時她對某個專案
做法有意見,跑去跟會計室溝通。一向口齒清晰、擅於表達的文玲,突然發現自己說話打結了,愈想說就愈結巴,一堆想法塞在嘴巴內,表達變得很吃力。
「我覺得好累,」文玲垂頭喪氣慢慢踱步回辦公室,對同事抱怨溝通受挫。恰好
有醫生來圖書館找她,文玲趕緊請教是不是自己壓力太大,導致言語表達困難。這位醫生當場請文玲唸一段文字,結果狀況還好。隔天就週末了,醫生建議她觀察兩天再說。
週末假期並無法讓文玲充飽電,她感覺身體很笨重、拖不太動,全身不舒暢的疲累
感持續至星期一上班日,只好請假休息。星期二一大早到辦公室,超乎想像的疲累感持續著,愈想愈不對勁,文玲決定看門診,找醫生開鎮靜劑。
她直接問醫生:「我是不是中風了?」文玲的父母、外公外婆,甚至叔叔、堂哥都
曾經中風,家族史逼使她發出疑問。醫生回說:「不太可能,妳還很年輕。」畢竟,文玲只出現語言障礙,肢體還無明顯異常。
不知道自己曾經小中風過先做電腦斷層檢查(CT),片子清楚顯示一個黑點,文
玲的後腦左邊曾經發生過腦血管阻塞。「這是舊傷?我曾經小中風過!」文玲直搖頭,不可置信自己竟然完全不知道。
做完電腦斷層,文玲還慢慢走回辦公室對同事宣布:「晴天霹靂,我有過小中
風。」同事們一臉驚愕,因為實在看不出來啊。星期四,同事們發現文玲走路愈來愈偏,臉也逐漸歪斜,趕緊提醒文玲,種種跡象顯示不太對勁。文玲立刻打電話給醫生,醫生要她不要等星期五回診了,當天就直接掛神經內科許立奇醫師門診。
許立奇聽完文玲敘述這幾天的身體變化,立刻安排她隔天住院。住院後進一步做
磁振造影檢查(MRI),這才找到導致語言障礙的元兇。文玲的腦中間偏右上方血管有阻塞現象,這條血管與舊傷是同一條。
文玲被診斷為阻塞性腦中風,她的顱內血管先天性狹窄,更誇張的是,住院檢查
後才知道自己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當時最令文玲感到惶恐的是,糖尿病讓中風後的文玲產生視網膜眼底病變,為了控制糖尿病,需接受胰島素療法。
「往後要自己打胰島素了。」當醫生開始幫文玲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時,文玲的妹妹非常不能接受,「這麼一打不就代表終生都要靠胰島素?」
除了糖尿病,高血壓也是腦中風的重要元兇,文玲在醫學中心圖書館工作長達20 年,深諳各種醫學常識,竟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左右手不協調
「我錯過兩次健檢,加起來就是4年,」文玲坦言以前對健康檢查很不以為然,原本11月7日要做員工健檢,恰好當天她身體不舒服請假在家,體檢課還特地打電話關切,她並不太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