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媒體稱,沖繩縣日中友協和中國內蒙古對外友協就稀土達成展開業務合作協議。
日本共同社引用日中關係消息人士的信息分析說,沖繩縣與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簽署協議之舉作為少見的「草根外交」可能引發關注。
稀土用於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生產,全球產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而內蒙古自治區是最大產地。
日中關係因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等問題產生波動,日本稀土的穩定供應一直懸而未決。
今年9月是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40週年,雙方表示希望在此之際進一步強化「戰略互惠關係」。
共同社的報道說,雙方地方交流及稀土供應也被列入了主題,雙方將繼續對兩國友好團體間的合作給予支持。
稀土供應
據相關人士介紹,兩協會於19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簽署了以資源交流為核心的合作協議,將在經濟、貿易、文化、環境、觀光等方面展開合作。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出席了簽字儀式。
兩協會「確認將在涉及稀土的業務上展開合作」。沖繩方面擬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在縣內建立工廠。為進一步加強合作,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正為訪華做準備。
出席協議簽署儀式的沖繩縣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國場幸一郎對共同社表示:「希望能就今後的具體計劃展開對話。」
去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曾對沖繩進行非正式訪問,就交流事宜進行了磋商。沖繩縣相關人士表示:「希望建立不受尖閣問題等影響的牢固關係。」
2010年,釣魚島(日方稱為尖閣諸島)附近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後,中國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出現停滯。
出處: bbc 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