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推出壓抑炒樓措施一年,最新數據顯示,本港第三季樓市出現整固,按季下跌百分之二,是○八年第四季以來首次下跌,市民在第三季的供樓負擔指數也回落至百分之四十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承認,仍未滿意樓價的跌幅,但強調不希望本港樓價急跌,冀樓市可以保持「軟?陸」;又指目前並非取消額外印花稅的適當時機,須繼續保持土地供應,以防止樓市再出現泡沫。
政府昨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本港經濟最新狀況,一併交代近月樓市的發展。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表示,本港第三季樓市出現整固,按季下跌百分之二,是○八年第四季以來首次下跌,十月份樓價也持續回落。第三季市民供樓負擔指數回落至百分之四十六,較首季減少三個百分點,反映樓市過熱風險減少。
她指,自從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等打擊炒樓措施後,投機活動大幅減少,至今年第三季近乎絕?;數字顯示,十月份成交大幅縮減,第三季的成交按季跌四成,並較去年下跌六成。不過,她亦說,今年首九個月的樓價,仍按年升百分之十三,九月份樓價仍較九七年高峰期,高出百分之六。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數據反映政府過去一年推出的壓抑樓市措施奏效,令上月樓價持續回落,成交亦見大幅減少,但仍未滿意樓價的回落幅度,並指樓市價格回順速度較慢。然而,他又強調,不希望樓市出現急跌,相信樓市可以保持「軟?陸」,「成交確實是大幅度減少,雖然價格還未跌至令你們(外界)滿意,但這個有可能這是比較『軟?陸』的跌法,我覺得是不錯。」
他提醒美國可能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低息環境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擔心本港樓市可能形成另一個泡沫,認為不能掉以輕心,即使社會有意見認為當局應取消額外印花稅措施,但他說現階段仍未是適當時機,而未來一年政府仍會保持土地供應。
受惠於多幅土地拍賣,令政府土地收入較預期多,加上較預期多的市民押後領取六千元,曾俊華表示政府今個財政年度收入較預期好,意味明年三月結算時,本年度政府的綜合盈餘有望高於預期的三十九億元。
多位議員昨日趁機要求曾俊華在下年度預算案,要「加碼」推出紓困措施;民主黨議員甘乃威和民建聯的李慧?,均認為市民目前租樓的支出高昂,當局應考慮提供租樓免稅額。公民黨的湯家驊認為,當局應推出措施扶助中產家庭,工聯會王國興則認為大企業盈利高,應繳付較高的利得稅。
曾俊華回應時表示,特首早前宣讀《施政報告》時,已將所有主要政策措施推出,是否再有紓困措施須視乎經濟狀況,以及盈餘情況,也要了解相關部門的政策。
不過,他預計外圍經濟不明朗,本港經濟以至就業都會受影響,政府有需要時會再推出措施,但強調政府會繼續保持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採取「應使則使」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