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嘴  港灣豪庭 #mhvlive

 找回密碼
 注册

欢迎您, 今天是 *君子自重,本網站嚴禁賣廣告, 發放, 或宣傳色情色情行業*

查看: 1861|回復: 4

香港《施政報告》:建制派讚 「正本清源」,民主派稱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11-26 02: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三(11月25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在初段提及香港過去一年的示威浪潮,強調外國政府介入和香港本地組織挑戰北京和香港政府的管治,情況嚴重得令北京政府必須介入,又指香港政府將加強對當地市民對國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識的宣傳和教育。

她又提到過去數個月有關香港是否奉行「三權分立」、特首憲制地位、司法獨立等爭議,重申《基本法》相關條文顯示政府是以行政機關為主導。她指出這無損香港的司法獨立,而且特首的職責也包括「維護受《基本法》保障的獨立司法權」。

她又形容香港《國安法》自7月生效以來為恢復香港穩定帶來「顯著效果」,指鼓吹「香港獨立」的行為和與「外部勢力」勾結的情況逐步減退。她又重申,《國安法》不會影響香港市民「依法享有言論、新聞、集會、示威、遊行等自由」。

她同時提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通過有關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指政府將會在今年內建議修訂法例,處理議員宣誓就職後從事「違反誓言的行為而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和相關的法定程序」。

她又多次提到中國大陸政府對香港在改善當地經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提出多項讓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包括加強香港和深圳金融市場的連接、落實香港市民使用大灣區銀行等金融機構、簡化香港汽車過境進入大灣區的措施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民主派議員早前發起總辭,周三並沒有出席立法會。

「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林鄭月娥在宣讀《施政報告》時,先略述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之後花約30分鐘講述香港過去對政制的爭議。

她強調中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它的決定有「最高法律效力」。她提到過去有關「三權分立」的爭議,指香港奉行行政機關主導,又重申《基本法》給特首「雙首長」的職能:同時是香港政府的首長、也是香港的首長。

她認為過去對這些「基本的政治體制」有爭議,除了是因為公眾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認識不深,也是因為「別有用心的人受外部勢力」影響,刻意誤導。她又說,政府未來急切需要對憲制秩序和政治體制「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港府撤銷議員資格,民主派斥北京「放棄『一國兩制』」。

中國全國人大早前頒布決定,撤消被認為宣揚或支持香港獨立、或被認為拒絶承認北京政府對香港擁有主權的立法會議員的資格。林鄭月娥透露,香港政府將會建議修改法例,落實相關的規定。

林鄭月娥之後提到去年示威浪潮的後續處理,指律政部門將會推出活動,培養香港青年人正確的法治觀念,增強守法意識。她又指在示威浪潮中被檢控約2300人中,未成年的被捕人士如果沒有涉及嚴重罪行而有悔意,警方會考慮以較寬鬆的方式處理。

香港學校中的通識科過去多次成為爭議焦點,批評者認為這個科目成為在學校內傳播「失實、偏頗歪理」的渠道。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必須糾正這個科目過去被「異化」的問題,讓它成為學習有關中國發展、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等事物的平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通識科被指是鼓動許多香港學生參加去年示威浪潮的其中一個原因。

沒有民主派的《施政報告》
多個建制派政黨都對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看法正面,其中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形容,報告內容在政治方面有助「正本清源」,經濟措施方面正確,但改善民生方面有待加強。她認為,報告對如何提高香港政府、官員的施政效率,以及加強與政黨和市民溝通方面也著墨不多。

另一個建制派政黨經民聯就表示,《施政報告》中有關中國大陸當局重振香港經濟的措施,顯示對香港的「關顧和支持」。

這是大多泛民主派議員發起總辭後,林鄭月娥宣讀的首份施政報告。部份議員的辭職至今未生效,仍然是立法會議員,按理可以出席會議,但他們大多沒有出席。

一些民主黨議員和前議員在林鄭月娥宣讀完畢後,在立法會大樓外舉行記者會,其中主席胡志偉形容這「不是給香港人的《施政報告》」,批評她身為去年《逃犯條例》修訂建議示威浪潮的始作俑者,卻完全沒有對自己的「惡行」有悔疚之心。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說,他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到要重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鞏固香港創新科技、更重視青年的發展等,但在許多香港人和長期觀察當地局勢的人眼中,香港政府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法治系統,林鄭月娥卻提出這些措施,與香港現實環境「基本上完全脫節」。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又說,《施政報告》前半部份有關「一國兩制」、中國大陸當局對香港的支持、香港《國安法》必要性等,基本上「完全是說給北京聽」。他形容自己對這份報告「談不上失望,因為本身期望不太高」。

改革通識科、大灣區和雙循環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後半部與往年一樣,提到政府未來社會福利、教育、房屋等問題上的政策。其中在香港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和發展經濟的部份,多次提及中國大陸給香港的便利政策,包括加強對香港供應防疫物資、協助香港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等。

她說中國大陸早前提出以「雙循環」發展經濟的策略,指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讓它可以強化中國國內和國際循環之間「中介人」的角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地融入中國發展大局。

另外,她又提到十分具爭議的「明日大嶼」計劃,指當中的填海造地「有多方面好處」,財務而言也是切實可行,表示政府不會放棄這個計劃。

林鄭月娥在2018年首次提出這個大規模填海計劃,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但當時估計計劃需耗資約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被質疑將會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明日大嶼"計劃建議建造多個人工島(圖中粉紅色範圍),並用多個新的道路和鐵路網絡(紫色和藍色線所示)把它與香港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林鄭月娥原定上月發表施政報告,但之後以需要與中國大陸部門商討更多與香港相關政策為由,押後至周三才宣讀。

她之後在11月初在北京與多名官員會面,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對方肯定了她在防控疫情和落實香港《國安法》上的成效,並稱,中央政府將堅定支持林鄭月娥以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點評

请看t.cn/A6ZHuPAS(网址) 肺炎,国内报道真实吗?番习土啬 看看海外真实报道...... git.io/gpppp (网址)  發表於 2020-12-1 02:16
 樓主| 發表於 2020-11-26 02:27:05 | 顯示全部樓層

施政報告︱錢送中 人送中 一文睇清林鄭施政報告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發表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全文超過3萬字,「大灣區」3個字至少出現45次。這份推遲了1個月公佈的《施政報告》,由經濟、運輸、航空、教育以至醫療等政策都向大灣區傾斜,香港出錢入股珠海機場、耗公帑送年輕人到大陸工作創業,學生要到內地考察學習,林鄭聲稱向北京「爭取」的惠港政策,不但南水北調,就連人才及錢財也全方位送中。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林鄭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大灣區」3個字至少出現45次。這份推遲了1個月公佈的《施政報告》,由經濟、運輸、航空、教育以至醫療等政策都向大灣區傾斜。學生青年「融入」大灣區

●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

●「港車北上」不設限額,合資格香港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出廣東省不設配額,並擴展至港深陸路口岸

●協助本港大學在大灣區辦學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名額2,000個,數百個是創科職位

●1億元「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料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向約4,000青年提供服務

●修讀中史課程學生北上實地考察,讓中小學生建立文化認同


南水北調

●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

●擴大內地互聯互通,納入在港上市,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選股範圍

●香港科技園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部分地方,實現「一區兩園」

●加快落實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續推大白象

●未來數年平均每年投資逾1,000億元於基建工程

●每項小型工程開支上限由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


10年建屋30萬 租酒店做過渡房屋

●稱已覓330公頃用地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未來10年可提供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住宅辣招維持

●約4,700個「綠置居」個單位明年分期出售,首批約2,100個單位預計於明年5月推出

●石籬中轉房屋改作公營房屋發展,料2028年完成重建,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房委會三幅工廠大廈用地改作興建公營房屋,料2031年可提供合共逾3,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重建大坑西邨,料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

●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向9萬戶輪候公屋超過3年及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明年7月派發


北環線鐵路項目附近土地變4個太古城

●古洞北北環線鐵路項目一帶90公頃土地研究建屋,相當於4個太古城,包括新田、落馬洲等地,料可興建超過7萬個單位

●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可提供約2萬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望提供約20,000個單位

●收回及重建3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共提供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硬推明日大嶼

●撤回所有正待審批的人事編制建議,立法會財委會最快本周五(27日)可審議涉款5.5億元、涉及1,000公頃填海及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的前期撥款

●不會放棄「明日大嶼」,探討新融資方案


救亡垂死景點 珍寶舫送海洋公園

●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

●活化珍寶海鮮舫,由海洋公園和非政府機構協作,以非牟利方式令海鮮舫在香港仔避風塘重生

●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

●研究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

●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的重建或改裝


公職人員要愛國

●今年內提交草案修訂《宣誓及聲明條例》和《立法會條例》,處理公職人員違反誓言的行為而須承擔的法律後果

小恩小惠

●健全綜援申請人/受助人的所有保單價值豁免計算為資產,為期一年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措施延長6個月至明年6月30日

●港鐵車費8折優惠延長3個月至2021年3月

●「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


 樓主| 發表於 2020-11-26 02:34:00 | 顯示全部樓層

施政報告︱研公私營合作發展「明日大嶼」 團體斥如「成...

特首林鄭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揚言,現屆政府不會放棄「明日大嶼」的工作,並會爭取盡快開展前期研究,又聲稱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包括是否採用公私營合作,或繼續用公帑。林鄭又指,涉款近6億元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大多是基建工程的款項,與填海無關,「提醒」港人應仔細閱讀報告內容。

不過,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政府提出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明日大嶼」,是向發展商「跪低」,因政府早前曾提及可參考沙田第一城的發展模式,但他則擔心人工島未來會發展成另一個天水圍,成為「海上天水圍」。

陳劍青指,公私合營模式如同「成塊地畀咗發展商」,若確保發展商參與並有利潤,「就好似天水圍咁,最靚嘅地就會畀咗發展商起私樓,最偏僻嘅地方成為悲情社區,好可能(明日大嶼)就成為海上嘅天水圍。」

陳認為,若要吸引發展商投資該項目,政府為確保其有投資盈利,或要用各種政策去托高樓價,即如同犧牲公眾利益去成就其利潤;而早前當局亦曾提出各種融資方式,當中包括如收基建稅等,其實變相要市民「填氹」,「唔好以為真係唔使埋單」。

尹兆堅:林鄭憑咩幫香港人晒冷?
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亦反對政府推強明日大嶼,認為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下,是不智及不負責任的政治豪賭,「林鄭憑咩幫香港人晒冷?」因香港將持續有數千億元赤字,根本無條件作如此投資。他質疑早前政府多番「吹風」指會以公私合營模式發展明日大嶼,但今日沒有公佈具體發展模式,或可能因土地共享計劃「失敗」有關,因該計劃至今仍在磋商,未有一宗項目成事,「如果呢一壇(土地共享)都唔掂,呢一個明日大嶼咁重手嘅投資,人哋係咪值得搭上去同你賭先?定搭沉船?」

他認為現時香港局勢已有所不同,全球經濟轉差,香港亦因政治局勢不穩有大量人移民,土地需求亦有大變化,但政府不但不重估需求,反而用數年前的舊數據去強推計劃,根本是不理性,直言當局明顯有政治動機,不排除是藉此「泵水到內地」,未來的填海以至基建工程或隨時由中資機構投得,質疑此舉為「賣港救國」。

環團促臨崖勒馬撤回
林鄭在施政報告表明「不會放棄明日大嶼」,綠色和平狠批政府漠視疫情為香港帶來的財政危機,堅持強推明日大嶼,認為政府須全面善用棕地,臨崖勒馬撤回「明日大嶼」計劃,避免為本港財政及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稱,「明日大嶼」選址大嶼山中部水域生態價值豐富,7個環保及關注團體早前發現,鄰近填海選址的周公島,具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及在中部水域錄得稀有的海筆,反映東大嶼水域具生態價值,填海計劃將為該水域帶來嚴重破壞,表明綠色和平將不會放棄堅守大嶼,推動政府善用棕地。

守護大嶼聯盟對林鄭繼續力推明日大嶼表示極度憤怒,直斥林鄭一意孤行、違反民意,批評她在完全可操控的立法會,仍然要急不及待將人事編制撥款撤回,讓路給明日大嶼的前期研究撥款,實行「送中條例」翻版,建制派若通過,將成為將儲備送中的共犯。

聯盟又質疑,林鄭表示會研究融資方法,反映林鄭知道香港政府根本沒有足夠財力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另外,抗疫及保企業資助已消耗3千億儲備,香港已進入結構性財赤狀況,計劃完全違反《基本法》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聯盟警告建制派議員切勿做橡皮圖章,要尊重民意,否決明日大嶼的撥款申請。
 樓主| 發表於 2020-11-26 02:37:36 | 顯示全部樓層

施政報告︱港醫療政策欠奉 反助大灣區醫院用藥

今次《施政報告》欠缺本港醫療發展新政策,但政府卻協助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醫療機構,使用已在港註冊的藥物及香港公院使用的醫療儀器。

今次《施政報告》欠缺本港醫療發展新政策,但政府卻協助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醫療機構,使用已在港註冊的藥物及香港公院使用的醫療儀器。消息人士指,因應越來越多香港人在大灣區居住,而兩地用藥不同,希望大灣區醫院使用香港註冊的藥物,可照顧香港市民。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表示,今次《施政報告》即使醫療方面也面對中央,將香港當作為中國一個城市,不需寄望有惠民措施。

《施政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章節指出,會盡快經廣東省審批,先行落實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使用香港註冊的藥物及本港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儀器,適時延伸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指定醫療機構、藥物及醫療儀器。施政報告又指,會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消息人士指,如香港有院校做研究,可透過相關大灣區的項目,將有關人類遺傳數據輸送來港,但只涉及數據或資訊,不涉及樣本。

消息人士指,兩地用藥不同,因越來越多港人在大灣區居住,一向需使用本港註冊藥物的港人,希望在大灣區時可繼續使用有關藥物;若大灣區醫療機構能使用本港註冊藥物,可令在大灣區的港人更多選擇。本港或外地藥廠也有商機,可將藥物銷售到內地。

消息人士指,政府的角色是與內地商討細節安排,以及需要時向內地提供資料。對於措施是否想吸引更多港人到大灣區居住,消息人士指,政府一向支持發展大灣區的政策,而事實上越來越多港人到大灣區居住。港大深圳醫院會先試行使用香港註冊藥物。

內媒亦報道,國家藥監局發表《粤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到2022年將基本建立大灣區內地醫療機構,使用港澳上市藥品或醫療器械的機制;到2035年則建成「全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報道指,機制出台後,廣東省政府可以批准一些已在港澳上市、屬臨床急需的藥物,或港澳的公立醫院正在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引入到大灣區醫療機構。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表示,今次《施政報告》即使醫療方面也面對中央,將香港當作為中國一個城市,不需寄望有惠民措施。

工會批醫療措施缺新方向
余慧明表示,醫療除防疫措施外沒有新方向,今次施政報告予人感覺是面對中央而非港人,林鄭只顧感謝中央,令香港只是中國一個城市。

施政報告有關本港醫療政策着墨很少,包括提及地區健康中心,消息人士指,明年年中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會啟用,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則於2022年才正式啟用。11個明年會啟用的地區康健站,已接獲54份標書。

政府研究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為初次確診患糖大病或高血壓的康健中心會員,提供資助向網絡私營醫生求診,治療相關疾病,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對於已啟用的葵青康健中心被批評不達標,消息人士指,會與承辦商研究改善,合約上訂明若不達標的跟進工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港灣豪庭論壇 admin@mhvlive.com

GMT+8, 2024-12-22 15:21 , Processed in 0.022028 second(s), 17 queries .

Metro Harbor Village Forum #mhvlive X3.4

MHVLIVE © 2008-2024, Tai Kok Tsui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