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是怎樣當上行政長官的 周顯,欄名:周顯手記,香港《经济日报》2/2013 這一篇文章,同近期的劉夢熊事件並無關係。我在很多不同的專欄,討論過有關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的過程和理由,但這些分析卻是零碎的和片面的,現在把寫過的東西整理一次,從頭到尾的詳述出來。 本文根據的一部分是公開資訊,有的則是坊間熱傳的內幕秘聞,但最重要的串連的一根線,則是我向來賴以分析的工具:政治鬥爭。簡單點說,我會換一個角度去看 ﹕如果我是當事人,如果我是執政者,我將會怎去處理這事件呢?我認為,執政者為了爭奪權力,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他們所使用的手段和策略,是有着一定的共 相。
「港人治港」的內涵 說回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那時,鄧小平已經決定了香港未來所走的大方向: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一個正常的政治家,如果決定了在一個領土之中,十多年後,便要自治了。他會採取甚麼政治手段呢? 放任不管,甚麼也不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不對自治加以管制,前朝勢力復辟,獨立思想蔓延,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所謂的「港人治港」,無論在哪一位政治家的手裏,都會變成了「受控制的港人治港」,而那位或那些治港的港人,當然也得是受到自己控制的港人。
「治港港人」的條件 因此,在那個時候,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一位可以信心的、可以在未來負責治港的港人。 這位港人,或者很可能是未來的行政長官,需要具備甚麼特點呢? 1.他不能是傳統左派,否則會令香港人起了疑心和戒心,所以,曾鈺成並不適合。 2.他必須有很強的「偽裝」,例如說,留學外國的背景,在外國公司工作,曾經在英國留學,在英資的仲量行工作的梁振英,便很適合了。 3.他必須很年輕,因為距離收回香港,還有十多年,而他不一定會當上第一屆的行政長官(這一點,下文會再述)。那即是說,他很可能在二十多年之後,才能 「身登大寶」,如果太老,便不能等了。梁振英生於1954年,在那時,才二十多歲,在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才30歲,論年齡,是最好不過。 4.不消說,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人必須政治立場正確。由於這個人不可能是傳統左派出身,根正苗紅是不可能的,但是,政治正確卻是肯定需要的。按照傳統左派程翔的憶述,當年程在《文滙報》工作時,梁振英幾乎每個晚上都等他下班,兩人宵夜,暢談國家大事。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梁振英在1985年便加入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那時,他才31歲。而在3年之後,便當上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的秘書長,中方的栽培之心,是昭昭可見的。
梁振英的中選 這又拉到了另一個問題:梁振英的當上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的秘書長,究竟是誰的「功勞」呢? 根據傳統的說法,梁振英獲得了當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安子介的推薦,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經由安子介的推薦,還加了一重,透過已故港區人大代表廖瑤珠的聯絡,才加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 但根據學者沈旭輝的說法,則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葉國華推薦梁給港澳辦副主任李後。沈旭輝和葉國華稔熟,後者還是沈的智庫組織Roundtable的大金主,相信這是葉國華親口告訴沈旭輝的。 至於梁振英本人的說法,則堅持是安子介提名他,然而:「在上述的過程中,葉國華先生可能也有推薦我。」而根據《明報》的說法:「有來自中央的消息人士確認,80年代,確是安子介向中央推薦梁振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