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白宮網站發佈特朗普簽署的聲明,宣佈將在9月24日正式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 新關稅有兩點出乎外界意料: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沒有拆開後分佈實施,而全部同時實施;未採用特朗普政府此前所說的25%稅率,而是維持最初提出的10%,但聲明稱將在明年1月1日上升至25%,以「加大打擊力度」。
最終清單所列商品涵蓋範圍廣,與最初清單相比互有增減,加入手提包、大米、瓷磚等,去掉智能手錶、兒童座椅等。總體來看,不同於已實施的500億美元商品清單,新清單中的消費品種類顯著增多,包括汽車輪胎、家具、木製品、寵物食品、棒球手套等。
加上已經實施的懲罰性關稅,增稅商品即將覆蓋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總額的半壁江山。特朗普在聲明中稱,「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打擊我們的農民和其他產業,我們將立即進行第三階段,即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意味著中國向美出口的所有商品都將被徵稅。
然而,中國在8月初就公布了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打擊措施,一旦美國實施2000億美元關稅計劃,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25%不等的關稅。中國官媒稱,這一反擊措施是理性的,不簡單追求在數字上和美方比拼,但「經過精心設計的600億反制額度,對美方造成的打擊力度不會弱」。
「雪上加霜」的中國經濟對中國而言,新關稅無異於「雪上加霜」。 「貿易戰真正開始前,就已經對中國產生實質影響了。」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比如對科技企業的打擊,由於澳大利亞和日本緊跟美國的步伐,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野心難以為繼;再比如,出於對貿易戰的擔憂,中國股市持續低迷,這些都發生在2000億美元商品被增稅之前。 大米在此次加徵關稅的名單中。從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貿易戰升級帶來的不僅是規模擴大,而且由於徵稅商品種類變化,負面影響的烈度也不同。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表示,在第一輪互徵關稅過程中,中國很有策略地瞄凖了對美國生產商傷害最大的最終產品,但是隨著關稅範圍擴大,中國不得不瞄凖幾乎所有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其中包括需要在中國進一步加工和組裝的中間產品,這意味著報復措施將傷害本國經濟。
「再者,美國從中國進口要遠多於中國從美國進口,這也解釋了為何貿易戰對中國和香港股市的打擊要遠大於對美國股市的打擊。」朴之水稱,不確定性還將導致投資急劇減少,最終反映在經濟增長的放緩上。
「對中國而言,現在不是硬碰硬的好時機——大環境對特朗普十分有利。」陸修泉(Brock Silvers)稱,中國為了應對已明顯放緩的經濟,只好扭轉一直堅持的去槓桿政策,轉而採取各種措施來增加金融流動性。即便如此,投資繼續放緩,市場非常消極,貨幣也在走弱,再者美聯儲預計本月和12月加息,可能重新引發中國資本流出的壓力。
走向持久戰?在專家看來,中國和美國都低估了對方打貿易戰的決心。這種誤判導致貿易戰不斷升級,甚至有可能成為持久戰。 「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彈性,認為貿易戰產生的痛點將很快迫使中國在談判桌上屈服。」朴之水(Albert Park)表示,儘管中國在貿易戰中受傷不輕,但是中國企業可能將出口轉向其他國家或開發國內市場,或將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甚或使人民幣主動貶值,以抵消新關稅帶來的部分負面影響。
「美國在貿易戰之前頻頻廣而告之。令人意外的不是美國出招,而是北京似乎對特朗普打貿易戰的堅定態度毫無凖備。」陸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無論貿易戰持續多久,特朗普似乎不太可能在中國沒有重大讓步的情況下同意停戰或者休戰。 海鮮產品在關稅清單中,圖為深圳一個曬漁場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榮也認為,貿易戰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結束,因為雙方似乎都不願讓步。她表示,美國的真實訴求不僅是減少貿易逆差,由於中國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來自美國公司,因此單純以貿易赤字為理由說不過去。中國從中獲益沒有數字顯示的這麼大。如果目標是減少赤字,那麼談判早該達成。美國真正的目的是阻止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比如禁止中國高科技公司在美國或其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亞)開展業務,獲得合同。
「總而言之,貿易戰關鍵不是貿易逆差,而是關於美國阻止中國以零和遊戲的方式成長為美國的強大競爭者和挑戰者。」胡榮稱。 陸修泉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中國不應該在貿易戰對峙中繼續堅持。「中國是否真的在短期內無法作出美國可接受的變化?比如在加大市場開放力度,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收購等方面。如果做到了,那麼應該可以在短期內解決貿易爭端,從而避免長期美中經濟對峙。中國看起來不太可能真正贏得貿易戰,中國利益最大化的路子是——快速達成和解,宣佈自己勝利,然後轉而處理中國經濟面臨的其他關鍵問題。」 「劉鶴肯定會非常希望從日益增長的煩惱清單中,刪除貿易糾紛的選項。」
貿易戰短期內不會結束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兩國經濟現狀。朴之水分析,中美的失業率都比較低(4%-5%),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中國穩定,除非有一個國家或兩國都感受到不可承受的經濟痛楚,否則貿易戰不太可能結束。「可能會持續到明年某個時候美國經濟週期下行之時。在此之前,中國要避免增加不負責任的貸款來支撐經濟增長。」 貿易戰的中期和長期影響可能大於直接影響,不應低估世界經濟前景如何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開打貿易戰,必然波及全球經濟。但輿論對貿易戰的全球影響存在分歧:主流觀點認為,中美貿易戰將拉低全球經濟增長,甚至對現有全球貿易體系造成衝擊;反對者則認為,負面影響被媒體誇大了,新關稅帶來一些貿易成本,但對中美經濟體量而言不足為道,對全球經濟而言迴轉餘地更大,不足為慮。
胡榮表示,從短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抑制,但由於全球經濟將自行調整,其影響將是溫和的。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產品仍然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渠道自由流動,以減弱貿易壁壘影響。長期而言,貿易戰將使中美分別與全球其他經濟體開展更多貿易,從而逐步降低兩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朴之水也同意這一判斷。他表示,經濟分析經常發現,由於關稅造成的效率損失相對較小,但是凖確判斷關稅的所有影響相當複雜,因為關稅雖然損害出口商和消費者,但卻幫助了這些商品的國內生產者,同時還影響國內和國外投資,以及複雜的全球價值鏈。
不過朴之水也提醒,長期來看,由於關稅扭曲了價格,它的確將破壞效率和經濟增長。不僅如此,不確定性本身對投資的負面影響甚至大於某項具體政策,因此,貿易戰的中期和長期影響可能大於直接影響,不應低估。
|